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丽河湖】福建莆田20年久久为功从“水忧患”到“水经济”

2019年10月14日 13:4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莆田10月14日讯 “近8年来,莆田遭受了61场暴雨、35个台风袭击或影响,木兰溪流域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木兰溪真正成为一条安全之河。”10月14日下午,福建省莆田市水利局讲解员黄地培向记者介绍道。

  位于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的木兰陂,是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摄

  流经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作为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多平方公里,几乎贯穿整个莆田市城区。由于下游河段防洪能力差,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木兰溪水患不断,可以说是小灾年年有,十年一大灾。当地人称为“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治理木兰溪水患,是莆田人民的夙愿。

  早在1957年,莆田市就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数十年间,该地经过5次规划、3次科研等,却因为需要在软弱基础上大规模裁弯取直、利用淤泥筑堤进行设防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未能开工。

  1999年,9914号台风将木兰溪变成了灾难之河,莆田全域受灾情况非常严重,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3万群众寄居他乡,2万学生被迫停课,木兰溪治理迫在眉睫。

  从那一年开始,木兰溪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下游防洪工程被列为莆田市“一号工程”。近20年来,莆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开启了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的全流域、系统性治理征程。

  2012年,随着木兰陂以下河道的堤防全线闭合,洪水实现归槽,流域水灾频发的状况实现了根本扭转,不仅结束了莆田主城区河段不设堤防的历史,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木兰溪实现了“变害为利”的华丽转身。

  在防洪保安的同时,木兰溪的治理同样注重生态和文化景观的管护工作。

  堤防建设、岸坡绿化、岸滩生态改造,莆田市建设了沿溪步道近20公里,打造了错落有致、自然生态的木兰溪百里风光带。同时加强水文化的挖掘,不断完善沿河公园配套设施,沿溪建设木兰陂等十多个公园。昔日母亲河,正华丽转身为清新秀美的亲水长廊。

  木兰溪沿线景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摄

  得益于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中“改道不改水”的方式,木兰溪水体避免原有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荔城区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河道水面,形成城市内湖玉湖,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提升蓄洪能力,还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

  

    玉湖新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摄

  与此同时,莆田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促进木兰溪流域内产业转型,巩固发展沿岸的文旅产业和工艺美术等产业,建设总部经济和节水型、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并构建电子信息、鞋业、工艺美术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等4个500亿产业。

  数据显示,2018年,莆田地区生产总值达2242亿元,比1999年增长7倍多,人均生产总值增加近3万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