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提升农业国际贸易韧性

2025-11-08 07:3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携手提升农业国际贸易韧性

2025年11月08日 07:30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姬凌波

农业国际贸易是全球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农业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和亿万民众福祉。11月5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韧性与创新:不确定外部环境下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与会中外人士围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当前农业国际贸易正行进在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航道上,保护主义的‘逆风’扰乱了农业国际贸易秩序,地缘冲突的‘寒流’阻碍了农业国际贸易顺畅,极端天气的‘频发’冲击了农业国际贸易基础,多重市场的‘投机’影响了农业国际贸易预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在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农业农村部愿同各国一道,携手采取务实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协同,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强化创新驱动,共同培育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强化分工合作,共同提升农业国际贸易体系的韧性;强化信息共享,共同引导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预期。

对于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指出,对贸易企业而言具体表现为关税剧变、非关税突变、供需巨变和供应链阻断的“三变一断”。这些不确定性,对农业贸易的边际效应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张合成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应以“三农”的确定性来应对百年变局中的不确定性,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并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深度融入国际农业生态链。

“挪威人口很少、气候严峻、自然资源丰富,对我们来说,国际贸易和开放经济一直是成功的关键。”挪威农业和食品部国务秘书汉娜-贝里特·布瑞克指出,中国已成为挪威海鲜第三大出口市场,较去年的第六位实现了显著增长,双方在贸易上的合作离不开稳定的制度环境。在地缘政治与经济不稳定持续冲击全球贸易体系的当下,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体系转型,使全球化成果更公平、更广泛地惠及所有人。

“潍坊是农业大市,去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8.7亿元,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五位。同时,潍坊也是农产品和农业机械出口大市,农机年产值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山东省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介绍,关键是要练好内功,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农业大循环。

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农业事务负责人劳德米尔·安德烈·穆勒指出,科学与创新是巴西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支柱。针对本土气候与生态系统所构建的“热带模式”,使得巴西农业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巴西成功从主要的粮食进口国转型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而中国是巴西重要的农业贸易伙伴。未来两国将进一步推动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强合作的透明度和信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责任编辑:李冬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