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腰间的皮带,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谷事会”博物馆里,都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开啤酒。
“我做开瓶器收藏已经30多年了,我们现在馆藏的开瓶器有4000多件,孤品率达10%。除了新出的开瓶器以外,从我个人的角度已经很难得到不一样的开瓶器了。”“谷事会”博物馆创始人许晓帆言语间透露着对馆藏的自豪与满足。2017年12月,“谷事会”博物馆经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审核,被认证为“世界最大的皇冠开瓶器个人博物馆”。
“由于啤酒产业悠久的历史和人们对啤酒的热爱,开瓶器变成了一个载体,艺术化地反映地理、品牌、人物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许晓帆说。他表示,这座开瓶器博物馆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这些承载着丰富故事与历史的开瓶器汇聚一堂,深入开展文化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经权威机构初步评定,这座博物馆的无形价值达1.5亿至2亿人民币。(中国经济网记者鞠然 经济日报记者李彦臻、温宝臣、梁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