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万连步代表:建议大力提升耕地质量 提高全民土壤养护意识

2019年03月13日 10: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 “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已经得到了政策和法律层面的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全民对土壤保护的认识仍然不足,土壤养护意识淡薄,亟待大力推广亲土种植理念,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在“关于提升全民土壤养护意识 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中做出如上表述。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中低产田占70%以上,耕地负载逐渐加大,全国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不到1%,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

  万连步介绍称,保护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6年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措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支持地方重点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为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法律保障。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继续坚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调整试点。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万连步建议:

  一、开展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支撑耕地资源管理

  调查清楚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并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有力保障。建议开展涉及全部土地资源要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大比例尺调查评价方案研究,适时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耕地健康要注重用养结合,要根据耕地本身的性质,土壤的适应能力和弹性,做区域性适宜性的选择匹配。

  二、支持优势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

  土壤改良修复具有持续性、持久性、资金需求巨大的特点,建议进一步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调查评价、技术示范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培育一批在土壤修护改良方面具有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的企业。发挥企业的技术模式优势。设立重大专项研发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优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牵头实施重大创新项目,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通过优先试点,以点带面,带动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实施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质量提升重大工程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投资回报率低,需要多层面重大工程的支撑。建议国家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建议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以农田、农艺措施为主,结合我国化肥、农药用量负增长目标,加强水肥一体化,建立轻简、高效、操作性强的综合技术模式,促进我国耕地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倡导“亲土种植”理念,提升全民土壤养护意识

  “亲土种植”是指采取对土壤“亲和、友好”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以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双目标,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改土养地、减肥增效、品质提升和综合服务”四部曲。建议在国家重点示范工程优先推广使用符合亲土种植要求的产品,将此类产品纳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范畴;在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中开展“亲土种植”试点;在全国土壤监测网点中挑选耕地污染严重的种植区设立“亲土种植”试点,在12396科技服务热线中设置土壤养护的科普平台,引导农民建立用养结合的意识。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