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过度宣传下的玛卡产业种植条件成发展软肋

2014年08月11日 13:55   来源:中国医药报   

  玛卡,一种原本生长在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植物,因具有良好的保健功用而风靡世界。自2002年被原卫生部批准进入中国以来,玛卡在我国云南引种成功,并迅速成为保健市场的新宠,丽江、香格里拉、昭通等地多有种植。然而,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当年被寄予厚望的玛卡,便经历了从市场新宠到过度泛滥的疯狂轨迹。“玛卡的有序、规范化发展必须提上日程,否则玛卡或许会成为当年的人参。”有业内人士表示,玛卡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成为可持续的大产业,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是关键。

  过度宣传下的玛卡

  在淘宝网上搜索玛卡,弹出了4400多个商品信息,玛卡酒、玛卡片、玛卡精等。其中,销量最大的产品,是一种声称秘鲁进口原料的玛卡片,销量达10000多瓶。记者发现,市场上的玛卡产品,大多以补肾壮阳为卖点。

  但事实上,我国仅批准玛卡作为新资源食品应用,并非药品,且生产厂家不多,批准的功效也与壮阳不搭界。记者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库检索发现,我国批准的国产玛卡保健食品仅有玛卡牌玛卡益康咀嚼片一种,功能为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进口玛卡保健食品也只有一个,拉摩力拉牌玛卡片,功能仍是缓解疲劳。此外,国家批准的与玛卡有关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仅有3张。

  据了解,玛卡是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现有的研究发现,玛卡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滋补、抗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改善因压力造成的神经衰弱等功效。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分:玛卡酰胺和玛卡烯,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而这被认为是玛卡有助于改善男性功能的依据之一。

  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刘大会指出,当前不少企业在玛卡的推广上过分强调其药用价值,忽略了它是一种新资源食品,过分夸大其“植物伟哥”的功效,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表示,玛卡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品原料,是天然产品,食用安全;相对于人参、田七等植物,玛卡种植难度低,具有易得性。“但过度、夸大的宣传只能使玛卡产业迅速泡沫化,严重影响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透支’这个产业的生命力。

  7月中旬,记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看到,虽然这两年玛卡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里兜售的玛卡的粗加工产品价格仍高达8元1克,记者了解到的统货批发价格也多在每公斤1000元以上。“玛卡不像人参,要种上几年才能采收,一年就能收一茬,种植难度也没那么大,虽说这比前两年两三千元一公斤的价格低了不少,但这个价格不得不说还是有些离谱。”一位搞药用植物种植的博士认为,玛卡的市场价格已严重偏离了其实际价值。

  事实上,虽然市场看上去仍然火爆,一些嗅觉敏锐的药农已开始减少种植。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一家名为天丽斯玛卡种植基地的大牌子下,记者并未看到玛卡大田,只在离牌子很远的地方找到了一小块育苗田,种着像胡萝卜一样的玛卡小苗。而附近的另一位药农告诉记者“玛卡我去年种了20多亩,今年改种附子了,玛卡这两年价格不行。”迪庆州德钦县品吉高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查卡·提布次里告诉记者,每年玛卡上市时,各种没有前期投入的外地和本地的投机商哄抬价格,造成玛卡收购环节混乱,导致过热后的价格下跌和药农惜售带来的有价无市。

  种植条件成发展软肋

  “现在云南许多低海拔地区都在种玛卡,要知道,玛卡在原产地秘鲁可是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的。许多高原植物之所以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与生产环境有关。玛卡到广东也能种出来,可功效不一样。还有,玛卡虽然没有连作障碍,但对土地的损耗比较大,种过玛卡的土地板结十分严重。多大面积适合种多少、是不是应该实行轮种休作,目前没有计算和规划。”提布次里的话反映了当前玛卡产业的另一个软肋——种植混乱。

  从2002年至今,玛卡在云南的发展已逾10年。继丽江之后,香格里拉、昭通(鲁甸、昭阳)、会泽、昆明(禄劝、东川)、剑川等地也纷纷种起了玛卡。种植面积出现“井喷”。丽江的玛卡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17000多亩增长到现在的20000多亩,曲靖会泽县玛卡种植面积更是从2000多亩疯狂增长到10000多亩,昭通大山包种面积也超过1000多亩。

  刘大会介绍,在高海拔山区种植的玛卡长得较结实,药用成份活性高,煮出来后味道有点甜。而在低海拔平原、坝区种植的玛卡个头小、容易空心,味道吃起来有些辛辣,在品质上远不如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且由于温度高病虫害也会较重。”

  他特别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自育的玛卡品种,玛卡品种主要依靠进口,品种退化和种源混乱,降低了玛卡产量和药效,给产业下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之前,云南有从事玛卡种植、开发、经营的企业大大小小几十家,但各自为阵,进种渠道五花八门,给大田种植、病虫害的科学防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种植面积“高歌猛进”不相称的是,我国玛卡的深度开发还远远不够。“除了鲜食,玛卡饮料、玛卡果汁、玛卡咖啡等产品国外已开发了很多,国内玛卡产品种类就相对要单一得多。”周邦勇认为,我国的玛卡产业还比较低端,卖的是资源而不是产品。

  科学发展是关键

  虽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玛卡仍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前景依然无限。云南省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关于促进玛卡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要争取全省玛卡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实现加工销售收入200亿元;到2020年,力争种植面积20万亩,加工销售收入500亿元。而这个数字是文山三七近年年均销售收入的5~10倍。

  刘大会认为,要推动玛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除去科学定位和理性宣传引导外,首先,要合理规划适宜种植发展区域,尽量让玛卡在最适宜区域集中发展,大力推进规范化生产,力争种出高品质的玛卡。科研单位应加大对玛卡新品种培育及高效繁育技术、标准化的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用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加快推行玛卡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标准化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在适宜种植区域把玛卡作为一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其次,要加大新产品开发,注重深加工,进行系列玛卡功能保健品、饮料、食品的开发,丰富终端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时,要加强玛卡茎叶和须根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生产畜牧和家禽的饲料添加剂,促进养殖业发展。

  第三,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和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要加快玛卡生产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规范、产品质量、安全限量、检测方法、包装标识、储存运输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玛卡生产龙头企业要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从基地选择和原料选种环节开始推行GAP生产,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同时在产品包装上张贴产品原料信息标志,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码查到玛卡产品相关污染物残留、生产基地的质量认证情况,甚至还可以查到具体生产责任人的姓名等信息,实现玛卡产品质量可追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从而让消费者放心使用玛卡产品。

  第四,研究建立适宜于规模化的高效低成本的玛卡提取分离技术,为新产品开发提供物质基础;研究建立特有组分对照品制备方法,解决质量控制对照品缺乏的难题;由于不同品种表现出的药理作用不同,需要研究阐明活性组分与功效之间的关系,为市场推广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建立分级利用玛卡地下部分和地上茎叶部分的生物炼制技术体系,建立玛卡资源生物炼制示范生产线,实现资源全利用,达到经济价值最大化。

  刘大会建议成立中国玛卡协会(或工作委员会)、国家玛卡产业化技术联盟、国家玛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玛卡种植及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玛卡加工产品的系列国家(或行业)标准,以规范玛卡种植、加工及产品销售市场。

  据周邦勇介绍,中国保健协会正在协同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就玛卡的规范化种植和原料的规范化加工进行研究,希望能形成行业标准乃至上升到国家标准。

  “随着玛卡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相关产品国际市场已达300亿元以上,秘鲁玛卡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国际玛卡产业快速增长的瓶颈。我国已经选育出多个适宜于云南种植的玛卡品种,并已成功实现了规模化人工种植,且质量与秘鲁玛卡相近。”刘大会认为,如果能解决玛卡种植、深加工和市场监管所面临的问题,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进一步开发相关医药和保健新产品,将使玛卡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国将可能很快形成种植——加工——市场上百亿元的玛卡产业链。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