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枇杷丰收多地滞销 苏州东山跳出增产不增收怪圈

2014年07月06日 09:46   来源:人民日报   

  太湖最美东西山。东山和西山位于江苏苏州吴中区,适宜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使这里成为中国三大枇杷产地之一,有人称为太湖的“枇杷湾”。

  对于当地果农来说,今年是枇杷丰收的大年,会不会“果贱伤农”,成为干部和果农最担心的事。

  忧——

  农民种枇杷像闯关,今年产量几乎翻了一倍,担心果贱伤农现象重演

  5月19日的一场雨,让果农贺金君喜忧参半:忧的是眼看成熟的枇杷被雨一淋,恐怕有不少要崩裂变坏;喜的是这场雨可能“冲”低产量,让单价高一些。

  这是当地果农的复杂心态——产量低了,怕不够卖;产量高了,怕卖不起价。对于果农来说,种植枇杷要闯过重重“关卡”,但最难过的便是市场关。贺金君说:“传统农民只研究种,不懂市场,常常束手无策。”

  前些年枇杷量价齐涨,形势一片大好,让太湖边的果农们纷纷扩种。东山农林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只有双湾村等几个老产区才种枇杷,如今已经覆盖了全东山镇。而去年的暖冬,给枇杷生长带来有利条件。今年枇杷产量有望突破历史纪录,达到3500吨,产量比往年几乎翻了一倍。

  看到这么多枇杷树,让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担忧,目前东山枇杷树种植面积在15000亩,而在西山,种植面积也超过5000亩。“上市时间集中,只有十来天,政府最担心果贱伤农的事情再次发生。”他说。

  果贱伤农并不少见。杨忠星说,上世纪80年代,东山镇的柑桔火了,农民纷纷砍掉枇杷改种桔子,但随着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升,果多而贱,“有农民边哭边砍桔子树”。

  当2010年农民大规模扩种枇杷时,杨忠星就警惕起来,“三四年之后,枇杷产量会翻番,会不会沦为下一个‘柑桔’?”

  变——

  新农民改变传统销售模式,网上营销占到近1/5

  记者行走在东山镇环太湖公路上,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星星点点铺满的,都是黄色的枇杷果。

  双湾村80后农民叶永男,今年家里的枇杷还未批量上市,挂在枝头的果实已经有了“主人”。“作为新型农民,我想改变这种城里人上山采摘、果农挑担子进城卖的传统销售模式”,他说。

  三年前,叶永男为了解决自家枇杷销售难,自己在淘宝网上办了一家卖自家水果茶叶的网店,并与快递公司合作,尝试通过快递把东山的碧螺春茶、枇杷、猪油年糕等特产卖向全国。几年下来,随着信誉的积累,这家不起眼的小网店年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拓展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方式是新型农民的必修课。”他说。

  今年枇杷大丰收,但叶永男家的枇杷却是不够卖。枇杷还没上市,就收到了大量的订购咨询。“每天都有2000多斤的订单,亲戚种的枇杷全部集中过来卖,包装都来不及。”他说,为解决空运中的保鲜难题,他还与快递公司一起商量,设计出一种专用包装盒,并在今年成功将东山白玉枇杷通过空运发送到新疆、香港等地。

  土生土长的东山镇人小殷,在苏州市区一家企业工作。“早几年,一到枇杷上市季节,父母就开始发愁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每天挑着担子到街上去卖,半天卖不掉几斤。”看着父母的辛苦,小殷试着在微博上推销起自家的枇杷,没想到一下子就引来了众多订单,这让他喜出望外。

  杨忠星说,老一辈农民管理果园,新一代农民则采用现代手段进行营销。吴中区农林局局长刘俊龙说,目前网络营销已占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产量的1/5。随着新模式日益成熟,这个比例还将更高。

  除了销售模式创新,果农们对种植和运输环节也在积极创新。“要实现增产又增收,就不能抱着传统不放。”杨忠星说,市场不仅调节供求关系,还会逼着产品结构调整。

  为了解决品种单一问题,几年前,当地已经开发了新品种冠玉枇杷,其个头更大,口感甜中带酸,关键是能与白玉枇杷的上市时间错开,延长枇杷的销售时间。贺金君说,他家三年前种植的冠玉枇杷今年开始挂果,由于上市时间较晚,收入非常可观。

  闯——

  合作社抱团打造“金选枇杷”,精准营销为水果“撑腰”

  6月5日,在东山镇大咀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收购点,记者见到了果农周福根,他正在收购当地产出的最好枇杷。“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的‘金选枇杷’,专门供应上海的高端市场。”合作社理事长周建林说,“金选枇杷”单个卖到10元,远远高于论斤卖的枇杷。

  种植枇杷多年,周建林在琢磨一个问题,枇杷营养丰富、产量有限,本该是珍品,为什么价格一直上不去?看到很多进口水果包装精美,动辄一斤卖到几十元,他想,“我们的枇杷能不能也分级销售,做个精品水果呢?”

  “农业目前还是弱质产业,从业者的市场意识也比较淡漠,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需要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说。

  为推广当地优质农产品,吴中区在今年3月专门成立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15个果品合作社合作,精挑细选品相最好、口感最佳的枇杷,并请来知名设计师进行外包装设计。这15家合作社平均每家供货1000多斤,为“金选枇杷”货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合作社“抱团”发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销售模式,整整一个枇杷季,上海的各大超市纷纷前来邀请“金选枇杷”入驻,销售超过了10吨。

  周福根告诉记者,想成为“金选枇杷”不是一件容易事。白玉枇杷要求单颗重量在40克以上,青种枇杷单颗重量在55克以上。此外,果型必须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绒毛完整,枇杷柄统一在2厘米左右。

  吴中区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试水上海市场后,明年“金选枇杷”还将进军北京市场,让京城老百姓也能享受到苏州枇杷的美味。他表示,“金选枇杷”只是一种尝试,希望以此为契机,给当地果农一个“丰产又丰收”的期望。

  对于杨忠星等镇里干部来说,帮助农民销售方面,政府还有很多事可做。“以往产量少,附近的市场就可以消化掉,随着产量越来越多,需要开拓新市场。”杨忠星说,不仅要开拓网络市场,也要积极开拓传统的零售市场。

  从5月17日开始,东山镇干部就四处推介东山的白玉枇杷。“平时工作忙,我们只能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杨忠星说,5月17日、18日是双休日,镇里干部兵分两路,一路往上海,一路往南京,进行推广。东山镇党委书记唐龙生说,为了让更多的南京市民了解东山白玉枇杷,他到南京的水果批发市场,现场叫卖枇杷,请市民免费品尝。

  经过果农、合作社和政府的努力,枇杷湾农民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杨忠星说,4000吨枇杷最终圆满完成销售。“平均每斤价格大约在12元,比去年的16元要低,但今年产量将近去年的两倍,农民总收入还是要比去年高。”他说。

  6月19日,当贺金君采下最后一筐枇杷后,他已经没有了一个月前的愁容,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收成好,这一筐枇杷要留着自己吃。”记者 王伟健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