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养生秘诀:只吃对的不吃贵的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毛泽东的养生秘诀:只吃对的不吃贵的

2013年02月05日 11:11   来源:老人网   

  毛泽东一生进食都讲究一个“杂”字,还特别喜欢吃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爱吃的东西。如泥鳅、鸡脖子、鱼头、小鱼虾。他还喜欢吃杂粮,喜欢粗茶淡饭,他的“进补”理论是:补品能少吃就少吃。 

  毛泽东主席长期保持充沛的活力,活到了83岁高龄,他的养生心得用老人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这是毛泽东1958年总结出来的“养生十六字诀”。 

  饮食:只吃对的不吃贵的 

  毛泽东来自乡村,他的饮食习惯一辈子都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朴实、简单的本色。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简朴饮食:毛泽东饮食从不奢华,每餐都是四菜一汤,两个荤菜,两个小菜,一个汤。菜和汤都是常见的大众化的普通食物。主食主要是大米饭,有时还配上一些杂粮。饭后有时还吃一个烤红薯或煮玉米。虽然吃的食物很简单,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却很科学。 

  2、吃得杂:毛泽东一生进食都讲究一个“杂”字,还特别喜欢吃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爱吃的东西。如泥鳅、鸡脖子、鱼头、小鱼虾。他还喜欢吃杂粮,主食大米中还常掺黄豆、红豆,在面粉中掺荞麦粉、高粱粉、玉米粉及其他粗杂粮。 

  3、讲究食补:毛泽东喜欢粗茶淡饭,他的“进补”理论是:补品能少吃就少吃。战胜疾病,保持健康,主要还得靠自己身体的力量。毛泽东喜欢吃葱、姜、蒜之类的食物。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兼备药用功能。 

  4、喝茶:饮茶是毛泽东的一大嗜好。他每日睡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看报纸。他喝绿茶,尤喜龙井,并且要浓、要热。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碱、胆碱等生物碱,可中和过量食肉导致的酸性体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起到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 

毛泽东与孟锦云(资料图)

毛泽东与孟锦云(资料图) 

  运动:伴随终生的“健康良方” 

  毛泽东一生都和运动健身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公务繁忙的和平时期,他都会挤时间进行健身运动。他能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当的健身方式。 

  1、散步:毛泽东喜欢在工作之余到外面走走,这种散步的习惯伴随着他一生。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适合任何一个肢体健全的人。 

  2、跳舞:跳舞是毛泽东喜爱的娱乐活动。他喜欢跳音乐节奏鲜明的中四步,舞姿悠然。 

  3、爬山:毛泽东年轻时,竟在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夜,独自去岳麓山爬上爬下,体验《诗经》里“纳于大麓烈风暴雨勿迷”的情趣。或许和他多年跋山涉水的征战生活经历有关,和平年代,每当外出巡视,他都要抽空爬山。 

  4、游泳:是毛泽东喜爱并擅长的运动。他喜欢在大风大浪里游,63岁时首次横渡长江,73岁时再次横渡长江,在长江里前后游过17次之多。 

  5、梳头: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就养成了梳头的习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还是很喜欢梳头,每逢工作劳累后小憩,总是叫工作人员为他梳头,梳头成了他工作之余重要的保健手段。常用梳子梳理头发可刺激穴位,按摩经络,滋养气血,调节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6、擦澡: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已习惯于天刚亮就到水井旁,用冷水淋身,淋后擦身,擦后再淋、再擦,直到全身皮肤发红、发热为止,冬季照常。后来年纪大了就改为用温热毛巾擦澡,四肢、胸腹背都擦。擦澡除了清洁之外,还可按摩、促进循环,有健身作用,锻炼皮肤适应温度变化,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责任编辑:佟晓群)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