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再拍中国乳业一板砖

2009年02月23日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编者按: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有关犯罪人员刚刚被判决,三鹿企业还未被宣布破产,蒙牛OMP事件就爆发了。蒙牛OMP事件还未全部了结,苯甲酸乳制品又出现了。

 

“苯甲酸”再拍中国乳业一板砖

 

    起因: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 可能影响婴儿健康

    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研究人员,对广州市场上购买到的142份乳制品检验发现,有109份含有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的物质苯甲酸,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

    专家:142份乳制品中109份含苯甲酸并不新奇

    对此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制品中发现苯甲酸并不新奇,牛羊等反刍动物本身体内就天然含有这种有机酸,消费者对此不必太过惊慌。” 》》》

    解惑:婴幼儿奶粉含苯甲酸多超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蒋卓勤说,苯甲酸是食品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腐剂,是国家批准的添加剂之一。他表示,苯甲酸能阻止微生物的繁殖,如腊肠、调味品、饮料、果脯甚至饼干中都会加入。“所以有不奇怪,但前提是不超标。”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2008年以前,苯甲酸在乳制品中的国家标准是空白。但是根据国标《含乳饮料》(GB/T 21732-2008)指出,“苯甲酸的指标不能超过标准0.03毫克/千克。” 》》》

    社论:三聚氰胺、OMP、苯甲酸中国牛奶之罪与罚

    苯甲酸乳制品的检测结果折射出我们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而追踪污染的“罪魁祸首”或许应该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虽然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和蒙牛OMP事件中,检测部门最后还是起到作用,尤其在蒙牛OMP事件中,质检部门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检测、监管部门在事先、在初级农产品和初次流通环节上的缺失以及中国农业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是导致三聚氰胺牛奶及许多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再不彻底埋葬“大跃进”式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再不讲究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环境,那么“中国人不能吃中国食品”这句话恐怕就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假想了。 》》》

    争论:奶粉苯甲酸风波再起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

    由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食品管理》上发表的对广州市场上部分婴幼儿奶粉苯甲酸超标的报告,日前引发了一场关于乳制品安全的新一轮关注。昨日,戚平通过当地媒体作出声明,对此前他们所发论文被其他媒体误解的内容作出澄清,称“目前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只要正常食用,其摄入量远低于权威组织规定的安全值,因此是安全的。”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认可。苯甲酸风波谜团再起。 》》》

    结论:苯甲酸牛奶虚惊一场摄入量远低于安全值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计国将这场虚惊归因于我国对食品行业的管理比较混乱、不够专业,消费者很难放心自己喝的是安全乳品。他建议从标准更新、立法准确入手,对食品生产和原料经营做好监督。 》》》

    深思:一篇论文引发的波澜苯甲酸检测结果被闷了多久?

    戚平等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为什么没有及时在平面媒体刊登出来?为什么没有引起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视?“民以食为天”,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挂在人们嘴上、悬在人们心上的口头禅,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一样,都是一旦发现苗头就必须救急如救火的事情,都是必须防患于未然、解决与萌芽状态的要求,人们失望的是,早有国标《含乳饮料》(GB/T21732-2008)“苯甲酸的指标不能超过标准0.03毫克/千克”,而在2008年以前,苯甲酸在乳制品中的国家标准还是空白,而今科研人员检测出几百倍乃至几千倍含量的苯甲酸,不知道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对此关注还要缺位多久? 》》》 香香菇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