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乳业信心: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

2013年05月27日 10:19   来源:南方日报   冯善书 欧志葵

  中国乳品企业在2008年摔了一个大跤后,直到今天仍在尝其苦果。因此,面对变与不变的选择,中国乳企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国内共计进口乳制品134.12万吨,同比增长26.08%。而乳制品出口仅4.97万吨,增长还不及进口量的零头。大量的洋乳品冲击国内市场,直接导致了去年第三季度国产乳粉的严重积压。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严格的限购令,然而消费者奔赴境外抢购洋奶粉的热情只增未减。有机构估测,通过“水军”或朋友等非正规渠道代购进来的乳品,恐怕不亚于正规进口的乳品数量。 

  消费者的不信任,已经被公认为是影响国产乳品发展的头号拦路虎。即使在公开场合,伊利、蒙牛等行业龙头均毫不讳言,三聚氰胺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心理阴影,至今还未消去。这些年,共同面临的危机甚至一定程度上让国内品牌互相攻击和拆台的恶性竞争行为大幅减少。因为国产品牌集体口碑的丧失,必然且事实已经威胁到了所有同业者的生存和发展。而要改变这一点,需要每个企业的努力。 

  诚然,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心不足,也存在没有正确看待食品安全、神经高度紧张和对风险交流不够的原因。有专家就认为,食品100%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在国外,也有很多食品出现问题,比如有些是企业加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些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当然必须精益求精。值得嘉许的是,大部分乳品企业已经意识到,一味埋怨、诉苦和指责无助于改变现状,唯有敞开心扉接受社会的批评和监督,同时埋头练好内功,才能重塑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蒙牛集团总裁孙伊萍在日前召开的一场内部会议中就一再强调,要想改变别人,首先必须改变自己。 

  主流企业的看法,无疑是一种更为务实的态度,这也是唯一能够帮助他们推倒2008年以来一直横亘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那堵不信任的墙的有效路径。也正因为主流企业对消费市场和社会舆论在认识上的理性回归,使得这些年,中国乳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转变。 

  这些年,大部分企业都在严格按照政府要求,全面加强管理、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检验制度、强化检验手段、堵塞漏洞,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特别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都在大力发展企业自办牧场,提升自有奶源的比例,引导奶农改变饲养模式,组建奶农合作社,加强对挤奶、运输、进厂等环节监控,使原料乳的生产、收购在企业的有效监控之下。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各重点企业自有奶源比例大幅提升,一些企业自有奶源比例超过40%,先进企业达到60%,有的已达100%。伊利、光明、贝因美、娃哈哈、圣元等企业,还陆续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到法国、荷兰、新西兰等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寻找优质奶源。 

  当然,企业自认为做得再多再好,在消费者看来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顾客就是上帝”。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检测合格就算安全了,必须要让消费者感觉安全,才是真正能让市场接受的安全产品。 

  

(责任编辑:张欣瑜)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