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苯甲酸风波再起 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

2009年02月21日 07: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论文作者戚平发声明称目前乳制品只要正常食用是安全的

    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危害程度应由专家研究确定

    由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食品管理》上发表的对广州市场上部分婴幼儿奶粉苯甲酸超标的报告,日前引发了一场关于乳制品安全的新一轮关注。昨日,戚平通过当地媒体作出声明,对此前他们所发论文被其他媒体误解的内容作出澄清,称“目前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只要正常食用,其摄入量远低于权威组织规定的安全值,因此是安全的。”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认可。苯甲酸风波谜团再起。

    ■广州奶粉苯甲酸风波

    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期刊《食品管理》上,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戚平等研究人员对中国乳制品的苯甲酸含量进行了分析。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戚平他们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142份乳制品样本中,有109份检出苯甲酸,含量从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情况最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产品仅有11份检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7.1%和85.7%。

    据介绍,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敏感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抽搐等不良反应,或者导致肝肾脏的慢性损害。

    这篇论文将中国奶业再次拖入争议漩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戚平声明:

    论文关于正常食用安全的结论被忽略

    戚平在声明中说明,苯甲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乳制品中一般都含有苯甲酸,只是含量高低的区别,世界卫生组织对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风险评估为“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本身存在苯甲酸,因此可以认为苯甲酸是食品(包括牛奶)中的一种天然成分”。

    戚平就某些网站的报道中以他的口吻称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及“长期摄入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说法表示:论文中并无这样表述;论文中只是强调应对婴幼儿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

    戚平说:“论文的结论显然被忽略,即目前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只要正常食用,其摄入量远低于权威组织规定的安全值,因此是安全的。论文中的‘特殊人群’是根据世卫组织的文献,专指类似于‘花粉过敏等体质敏感的人’,而非婴幼儿。”

    戚平也否认曾说过中国的乳制品苯甲酸含量比国外高一些这样的话,实际上他用以对比的是国外一位学者在1989年录得的数据,是一种时间上的对比,考虑到近20年来各种因素的变化,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不同并不奇怪。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

    论文的数据并不显示“安全”

    但是,看过论文的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戚平的声明并不认可。

    王丁棉表示,根据国标《含乳饮料》(GB/T 21732-2008)的要求,“苯甲酸的指标不能超过标准0.03毫克/千克。”

    “论文里显示,有些乳制品苯甲酸含量达到0.51-110毫克/千克,你可以算出来这相当于国标的3600多倍,这就意味着有人为添加的可能,也肯定会对人体有害。因为在天然的乳制品中产生微量苯甲酸是正常的,但打破平衡的大量存在就不正常了,就会对人体有害。至于危害到什么程度,就要由专家研究来确定了。”

    王丁棉说,戚平不是学营养学的。苯甲酸对人体的危害应由营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医学方面的专家来共同研究确定。

    昨天,记者试图与戚平取得联系,但检测所工作人员表示,戚平现在正在休婚假。

    记者昨天致电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刚听说此事,目前还无法答复。

(责任编辑:李雨思)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