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 11月6日,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中西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全景呈现中西部城区经济发展最新态势。该研究覆盖中部226个城区、西部237个城区(不含直辖市辖区和国家级新区),通过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最终评选出2025赛迪中部百强区与西部百强区。
区域特征鲜明中部西部各有侧重
中部城区经济呈现“空间分布不均、规模梯度分布”特征。省份分布上,湖北以29个入榜城区居中部六省首位,安徽(17席)、江西(16席)、湖南(16席)紧随其后,山西仅10席排名第六。城市覆盖率差异显著,湖北以83.3%的覆盖率领跑,河南则以29.4%为最低。经济体量上,中部百强区75个集中在1000亿元以下区间,400亿元以上城区呈“金字塔”分布,4000亿元以上城区仅1个,2000亿-3000亿元区间有4个。
西部城区凸显“核心引领、梯度分明、特色驱动”特质。四川以29个入榜城区的绝对优势领先,陕西(15席)、广西(12席)位列二三位,内蒙古、贵州等四省区较2024年各新增1席。规模分布上断层现象明显,1000亿元以上城区32个,700亿-1000亿元仅13个,400亿-700亿元达51个。发展能级上,成都武侯区、西安雁塔区等领航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省会(首府)城区构成中坚力量,特色资源型城市核心城区表现突出,多极联动格局加速形成。
三大趋势显现四大路径破解发展瓶颈
面向“十五五”,中西部城区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跨区域联动探索“产业承接-创新转化-要素流动”三位一体模式;区域中心城市城区将涌现更多“黑马”;中心城区借城市更新实现“空间重构-产业升级-消费激活”良性循环。
为破解发展瓶颈,报告提出四大建议:一是“精准承接+特色培育”双轮驱动产业升级,深化与东部地区产业链协作,培育新能源、算力等新增长点;二是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强化中心城区创新极作用,共建“创新飞地”;三是融入“一带一路”,强化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四是推进“产城人”融合,通过城市更新补齐基建与公共服务短板,培育新消费场景。
此次榜单的发布,为中西部城区找准发展定位、优化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国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背景下,中西部城区立足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以“科创+产业”为指引,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注:第1-22名均入榜2025赛迪百强区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5年11月

注:第1-19名均入榜2025赛迪百强区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