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4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
《实施方案》发力信息技术赋能与模式业态升级,着力推动打造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在技术创新上,提出以“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技术,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深化AI等技术应用;在模式创新上,提出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拓展服务化延伸,强化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等。
以数据要素激活资源价值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我国亟须通过技术突破打破高端装备与算法依赖,以数据要素激活资源价值。”
作为生产纺织原料的大型企业,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在生产中的融入与应用。新乡化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5年该企业发力产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产能从24万吨提高到36万吨,生产运营成本降低27.59%;长丝产品的满筒率和氨纶产品双A率均提升1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71.1%,年综合效益达约8600万元。
以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认为,通过智能制造满足“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已成为纺织行业重要趋势。
“近年来,我们用南丝新壮锦精心设计的系列作品惊艳亮相各类重要活动,涵盖服装、配饰、箱包、文创产品等。”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数字化设计软件,快速将壮锦纹样转化为提花机能够识别的电子图案信息,并精准传输到提花机控制系统,实现图案的准确织造。
“在织造复杂图案的壮锦时,传统人工1天才能织出10厘米,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真丝壮锦提花机一天可织造30米,生产效率是人工的300倍,同时,图案精度与质量稳定性大幅提高。”该负责人说。
孙瑞哲还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趋势、AI辅助设计创新、虚拟现实构建体验场景,数字化转型推动时尚产业从物质生产向文化生产、从产品导向向体验导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