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拍摄电影、关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这些领域,都有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的身影。
认识祁志峰的人会说他是个“跨界”委员。2月17日,谈及“跨界”二字时,祁志峰告诉记者:“我在调研中发现了很多问题,都想着帮忙解决,这就让好多事儿都做成本职了。”
法治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前不久,祁志峰前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素材丰富、题材众多,各级法院应利用好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增加传播受众,增强传播效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祁志峰说。
祁志峰表示,多年来接触文化艺术品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体会到文化的力量。他深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在日常工作和履职过程中,祁志峰持续关注文化领域,立足自身工作,投资拍摄主旋律题材电影、支持资助成立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推动建设陕西文学馆和“一带一路”文学创作交流中心,同时提交了一系列涉及文化领域的提案,身体力行为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祁志峰先后投资拍摄了《柳青》《爷爷的牛背梁》《密使》《安吴青训班》等电影,其中《柳青》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密使》获评第三届陕西电影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多年来,祁志峰深入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进行调研。每一件提案从调研到落地,再到实质性推动,祁志峰无不用心用力。“在调研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相关提案,解决问题。”他说。
今年,祁志峰打算从科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业、企业司法重整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准备提案。
未来,祁志峰打算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力,大力发展种植基地,同时投资建设一批供港澳地区的果菜加工中心。
“政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能够用专业所长提出有针对性和有价值的建议。履职7年来,我的认知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更深了解,也增强了自己干事的动力。”祁志峰说。(记者 梁易炜)
记者手记:好提案是调研出来的
初见祁志峰委员,那股陕西人特有的倔劲儿扑面而来。他始终扎根于“脚下沾泥”的调研实践,从拍卖行业到影视文化,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他的履职足迹涉及多个领域,“跨界”委员这一称号已经深深融入他的生活。
祁志峰将这份“倔”化为履职的热忱。在他的履职经历里,“调研”是关键词,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祁志峰说:“提案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憋’出来的,而是用脚板‘走’出来的。”
面对采访,祁志峰直言:“政协委员要用专业视角为更多领域破题。”从拍卖行董事长到电影投资人,祁志峰的“跨界”看似大胆,实则紧扣履职使命。他投资拍摄《柳青》《爷爷的牛背梁》等影片,用光影讲述陕西故事;又借助拍卖行业经验,建言农产品流通改革。
这位“跨界”委员始终带着陕西人特有的韧劲儿,用心用情书写每份提案。(梁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