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从“出海”到“出圈”?

2025-01-21 09:23 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迎里程碑。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全年汽车产销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产量、销量、出口量均刷新纪录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已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然而,产品“出海”只是第一步,部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低价、量大”的层面,对于其品质和技术的卓越性缺乏深入了解。如何在更大范围“出圈”赢得世界消费者的认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进世界舞台的关键。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全球消费者在技术偏好、环境适应性及文化需求上的多元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单纯靠产品“走出去”还远远不够。要让全球消费者深刻体会“中国新能源汽车哪里好、为什么好”,在行业书写中国的技术规则、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至关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在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专业汽车测试就是“用事实说话”最直观的表现。近期,该行业的风向标懂车帝组织近40个品牌90多款车型进行冬测,集中呈现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极寒条件下的表现,引发多方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冬测由国内测试升级为全球测试,测试范围和测试标准全面提升:测试范围横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北纬50度、60度、70度区域,不仅包括基础用车、主动安全等常规测试项目,还新增了极限续航、拉力计时等高难度科目。

  这种全球化的测试标准和环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考,也为车企提供了更多反馈。对于用户来说,通过冬测结果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车辆的真实性能,作出更加合适的购车决策。对于车企而言,全球冬测则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产品的优势与不足,让车企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可以说,在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测试,对测试车型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这有助于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为“出海圈粉”夯实基础。

  “出海”之后,如何“出圈”?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仍需在品质和标准上下功夫。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定能够稳步构建起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北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殷俊红)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从“出海”到“出圈”?

2025年01月21日 09:23   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迎里程碑。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全年汽车产销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产量、销量、出口量均刷新纪录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已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然而,产品“出海”只是第一步,部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低价、量大”的层面,对于其品质和技术的卓越性缺乏深入了解。如何在更大范围“出圈”赢得世界消费者的认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进世界舞台的关键。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全球消费者在技术偏好、环境适应性及文化需求上的多元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单纯靠产品“走出去”还远远不够。要让全球消费者深刻体会“中国新能源汽车哪里好、为什么好”,在行业书写中国的技术规则、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至关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在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专业汽车测试就是“用事实说话”最直观的表现。近期,该行业的风向标懂车帝组织近40个品牌90多款车型进行冬测,集中呈现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极寒条件下的表现,引发多方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冬测由国内测试升级为全球测试,测试范围和测试标准全面提升:测试范围横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北纬50度、60度、70度区域,不仅包括基础用车、主动安全等常规测试项目,还新增了极限续航、拉力计时等高难度科目。

  这种全球化的测试标准和环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考,也为车企提供了更多反馈。对于用户来说,通过冬测结果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车辆的真实性能,作出更加合适的购车决策。对于车企而言,全球冬测则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产品的优势与不足,让车企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可以说,在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测试,对测试车型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这有助于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为“出海圈粉”夯实基础。

  “出海”之后,如何“出圈”?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仍需在品质和标准上下功夫。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定能够稳步构建起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北

(责任编辑:殷俊红)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