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把挂在墙上的专利应用到生产一线

2022年01月03日 08:30   来源:工人日报   钱培坚 通讯员 陈宁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吴淞口创业园,听80后“上海工匠”宋俊讲述他的成长故事。

  宋俊工匠创新工作室已经成功孵化出首个创业项目,宋俊和团队把挂在墙上的专利应用到生产一线,实现了从创新到创业的跨越。

  20年做成“两件事”

  1999年,宋俊中专毕业后进入宝钢工作。

  “我做成了两件事,一件是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用独有的工艺消化再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每年为企业创效9000多万元;另一件是和团队一起攻克了取向硅钢生产的重大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发电机组用上了中国芯。”宋俊这样总结自己在宝钢的20年。

  走进宋俊办公室,满墙的专利和荣誉证书,让人挪不开眼。

  宋俊深耕钢铁制造行业多年,曾荣获数十项国际、国内发明展金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0多件。2019年,他成了为数不多的80后“上海工匠”代表,公司专门成立了宋俊工匠创新工作室,让他和团队得以更深入地协作开发专利。

  “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行业、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宋俊觉得,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岗位钻研上,也可以发挥在创新创业上。于是,他创立了上海研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踏上创业新征程。

  为生产线装上“眼睛”

  宋俊告诉记者,在一线工作时,他注意到,工厂车间里还有大量监控画面需要人工24小时不间断值守、观察,这其中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

  “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用计算机替代人眼,为生产线装上智慧的‘眼睛’,那对行业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基于对一线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行业未来的判断,他将创业方向瞄准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技术。

  目前,宋俊带领公司团队自主开发的“机器视觉值守系统”“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多个产品序列,已批量应用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首钢股份、沙钢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让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懂”的智能升级,解决了传统监控系统“监”而不“控”的难点,大大提升了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和劳动效率。

  创业路上不忘工匠精神

  如今,宋俊团队在助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传统企业制造流程重构。

  据介绍,宋俊创新工作室孵化出的创新科技公司,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吴淞口创业园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

  “上海工匠创新工作室设立的初衷,就是让工匠的技艺在更大范围得到创新和传承。”宋俊认为,把专利从墙上摘下来,应用到生产线上,是工匠发挥社会价值的体现。

  不过,创业道路的艰难远超宋俊的想象。

  原来在企业,他只要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庞大生产线上的一个合格“零部件”就可以。现在经营一家公司,就像组装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每个环节都需要他进行全局思考。为了提高小微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就业吸引力,他多次向有关部门提议,通过给予补贴或加速积分落户等倾向性政策,激励高端人才向小微企业流动……

  如今,研视科技公司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公司产值在2021年实现了5倍增长,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560万元,迎来第一轮爆发。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人才,再转型成为创业者,宋俊深深感受到“上海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上海更出彩”的时代魅力。

  虽然身份不断转变,但宋俊始终不忘工匠精神。“这是一直指引我前进的精神动力。”宋俊说。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把挂在墙上的专利应用到生产一线

2022-01-03 08:30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