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丽黄河源的和谐乐章 黄河源园区生态治理见闻

2018年08月09日 14:19   来源:青海日报   

  盛夏,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扎陵湖、鄂陵湖波光粼粼,湖面上斑头雁、赤麻鸭等水禽尽情嬉戏,草原上藏野驴、黄羊悠然漫步,道路两旁新生的嫩草尽情生长,一眼望去满眼翠绿。通过一年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如今的黄河源园区正在演奏着生命与绿色拥抱、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乐章。

  7月14日,记者跟随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生态保护站站长马贵,前往牛头碑,察看沿线生态治理恢复项目。每到一处,马贵不时停车介绍黄河源园区生态恢复治理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去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不折不扣、扎扎实实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委督察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用实际行动落实“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责任和担当。

  填平299个坑,修复生态100公顷

  在距离黄河源园区保护站大门约4公里处,有一处篮球场大小的连片小坑。去年7月,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从附近正在拆除的黄河源水电站拉运了1000多立方土,将这个连片小坑填平,并在今年5月份种了草籽。

  从县城至黄河源牛头碑下,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连片小坑和大坑,每个坑都已经填平,虽然填平的痕迹和周边的草地还有些不同,但一排排整齐的小草已经扎根成长。

  这些坑从何而来?马贵解释说:“玛多县属高寒草原气候类型,气候干燥,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雪灾、干旱、沙尘暴、雹灾频繁发生,受大气候的影响,全县草场植被退化日趋严重,加之当年修建县道和乡道时需要的砂石料一般都是沿路取材,因此形成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料坑料场。”

  “去年,我们实施了县城至牛头碑公路沿线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整治项目,从7月初到10月底,我们填平了299个坑,面积近达100公顷,拉运土方96万方,相当于用装载量20吨的卡车拉运了48000多车。”马贵指着一处恢复后的大坑说。

  清理河道淤泥,将清理的淤泥用来填平沙坑,填坑的材料还有拆除的黄河源水电站。以前,黄河源水电站供应玛多县供电。如今,随着大电网的进入,水电站失去了功能,拆除水电站的废料也成为了填平沙坑土方的来源。拆除水电站和大坝,将有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种草1.3万公顷,道路两侧绿意盎然

  黄河源园区保护站大门旁,一处草地被划分成三块方格,方格中种植的草籽长出了嫩芽,每个方格上立着一块牌子,“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马贵和同事轻轻触摸长出的嫩芽,眼中流露出抚摸孩子般的温暖。这里是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的种草实验基地。

  从县城至黄河源牛头碑的90公里路,公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都种植了草籽,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燕麦、青稞等混合种植,走在公路上,放眼两侧,种植的草籽吐出新绿,长势良好。

  “这些草是今年5月份种的,种了1.3万公顷,用了草籽750吨,其中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是次年生草种,青稞和燕麦是当年生草种。这样一来,当年生的青稞和燕麦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经过一年后,青稞和燕麦腐烂的根部也可以为次年生的草种提供营养。”马贵触摸着路边新种的燕麦说。

  填坑种草,县城至牛头碑的90公里路上,道路两旁千疮百孔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绿意。

  从园区的“4个头衔”看职能转变

  黄河源园区保护站大门口,张贴着“玛多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扎陵—鄂陵湖、星星海自然保护分区开展旅游活动的通告”,上面悬挂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河源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示范站”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访客管理中心”的牌子。

  而在以前,这里还是黄河源景区的大门,是专门用于向游客售票的地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后,玛多县积极落实整改要求,将这里改成了访客管理中心和研究示范站,由以前的旅游开发向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转变。

  “前几天,这里还住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对这里的野生动物粪便收集,拿回北京去研究了。”马贵说。

  沿着公路一直前行,来到牛头碑山脚下,一座两层小楼格外显眼,这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小楼,是昔日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如今这里变成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鄂陵湖生态监测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扎陵湖—鄂陵湖生态管护站”,职能用途彻底发生了转变。

  “我们的景区售票点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职能大转变,就是我们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的最好诠释。”资源环境执法局执法大队大队长仁青多杰说。

  不仅仅是售票点和游客接待中心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园区内所有的旅游设施已经全部拆除。行至扎陵湖边的山顶,以前这里修建了栈道和观景台,如今,所有栈道和观景台全部拆除,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并在拆除栈道和观景台的地方重新种植了草籽,草籽已发出了新绿。

  “两块碑”警示人们……在园区,有两块碑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距离黄河源园区大门20多公里处,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正面写着“生态环境教育警示基地”,石碑背面摘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关于生态建设的重要讲话内容。

  石碑背后不远处的山坡是裸露的砂石,山坡下面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沙坑,这是由于长期采砂取料形成的。由于山坡坡度大,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很大。远远望去,裸露山坡上的一个个“小房子”引起记者的注意。马贵解释说,那是工作人员挂上去的鸽子窝,目的是想吸引鸽子入住,以逐渐改善环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因此,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将这里设为生态环境教育警示基地,让人们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要求,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园区内这样的石碑总共有两处,而这两处地方都是破坏比较大的,很难进行人工恢复。因此,我们在这两处地方立了两块警示牌,告诫我们要有序利用,合理开发生态资源。”马贵指着生态环境教育警示基地的石碑深沉地说。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

美丽黄河源的和谐乐章 黄河源园区生态治理见闻

2018-08-09 14:19 来源:青海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