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安徽淮北:乌金城市绿金发展 “煤城”变 “美城”

2018年03月20日 16: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图为淮北南湖湿地公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建市近60年以来,累计生产原煤约10亿吨,在为国家改革和建设贡献大量煤炭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2009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意义重大。淮北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市长戴启远说,“我们要做足做精做深煤炭文章,同时不断开拓新兴产业。争取用三年时间把城区周边的塌陷区变成美丽的湖泊,从依山而建城走向拥湖发展。”

  “转型,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着眼于打基础、观长远。”戴启远说。如何引燃淮北经济爆发点,闯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崛起的新路?“我们提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发展战略,探索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建设之路。”

  2016年9月,淮北市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成为该市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招商引资和创新驱动的指引,这是对“精致淮北”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淮北的生动实践。

  煤炭城市要绿色发展,首先要做好转型发展文章。面对煤炭行情持续低迷、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淮北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依托煤,不断加快煤炭资源精深加工,聚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和高端碳科技产业。要转型,就要走出对资源的依赖。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以来,淮北市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以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发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陶铝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互联网+”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点。一批绿色、环保、高端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淮北。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近年来,在全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困难的大背景下,淮北发展反而呈现不断向好的态势。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开展年度绩效考评以来,淮北市连续取得良好以上等次,其中在2014年度获得优秀,转型整体水平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排名靠前,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国家土地复垦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湿地公园等荣誉称号。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城镇登记失业率2.59%。财政收入继2012年后再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6亿元,增长15.3%,创历史最好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3%。截至目前,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2.9%,比2012年提高15.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图为淮北南山湿地公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与此同时,多年来,淮北市坚持在转型发展中,将煤炭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转变“煤城”黑脏乱差的形象,树立文明淮北、绿色江南的城市风貌,探索出一条“煤城”变“美城”的转型发展之路,城市实现了由“灰”向“绿”、由工矿型向山水生态型的转变。

  对于淮北而言,绿色不仅仅代表着一种颜色,它更是一种理念和追求。淮北市紧紧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即:一大发展战略,中国碳谷·绿金淮北;二是两大动力引擎,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三是三个绿水青山,打造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特别是政治生态这“三位一体”的绿水青山;四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五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引入“超前式治理”“开发式治理”“圩田式治理”新理念,充分发挥沉陷区大面积水域优势,采取PPP项目融资方式,补充治理资金,探索利用沉陷区打造山水生态城市的治理新路径。由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转向兼顾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淮北市便积极探索采煤塌陷区治理之路,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综合治理塌陷地18.63万亩,新增耕地10.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3.16万余亩,新增养殖水面3.4万亩,累计搬迁压煤村庄226个,并成功解决了近20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昔日的塌陷地经过综合整治,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淮北市龙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由曾经较为稳定的塌陷地块改建而来。如今,几平方公里土地上工厂林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曾经的塌陷地也逐渐成为全市人民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胜地。淮北境内有六座公园,皆是依湖而建,都是由采煤塌陷区改造而来。近年来,淮北利用主城区塌陷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反弹琵琶造新曲”,规划建设了中湖、南湖、东湖等一批城市湿地公园。一个个精心塑造的景点是淮北市重视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也是淮北深入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的绿色诠释和生动表达。

  如今,淮北这个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煤城已经变为“美”城——随着南湖、东湖、中湖等中心湖带的建设,“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城市特色风貌正在形成。放眼望去,绿水青山,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近几年到过淮北的人都说,淮北变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宜居指数逐步提升。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面对未来淮北发展,戴启远也坦承了存在的困难:“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上,因矿立市的城市布局结构导致老城区优势资源过于集中;煤炭的长期开采带来的生态难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修复。”

  “目前,国家对资源型地区转型给予了关注支持,期待国家能够尽快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政策”。戴启远说。转型是淮北的梦想,也是淮北的希望。未来五年,淮北将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在皖北崛起中闯出新路,努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样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杨秀峰)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