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一举两得:既有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这项政策推进情况如何?怎样落地实施?记者近日走访调研,一探究竟。
——编 者
河南郑州启动第二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公开配售工作,精装修交付,每套房源配备一个车位(使用权);广东深圳启动7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配租工作,租金按照市场参考租金的60%确定……今年以来,各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计172万套(间),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保障性住房分为配售型和配租型两大类,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指导各地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另一手抓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筹集房源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建,一种是购买符合条件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江苏苏州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主体购买商品住房用于职工租住;重庆今年全年将完成收购签约8000余套,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不少地方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认为,在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的基础上,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能够有效消化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