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斌:对2014、2015年旅游收支数据的四点困惑

2016-08-17 1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数据的客观、准确对一个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年初公布的《2015年及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获得人、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对旅游收支数据提出了四点困惑,与业界朋友进行探讨。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王兴斌

  2016年1月2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数据中心公布了《2015年及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简称《情况》),2015 年入出境旅游的相关数据如下:

  入境人数1.3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68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外国人2029万人次、下降2.5%;“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0%;出境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笔者据此推算,2015年出入境旅游贸易顺差91.5亿美元,并制作下表,与2014年加以对照。

  2014与2015年出入境旅游统计都是按照修订后的出入境旅游统计标准与方法进行的,因此可以对这两年的数据加以比较分析。验证这两年旅游贸易收支数据的可靠性与可信性,可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数据的源头入手,即它的统计标准、方法与原始数据(如游客人均花费)等方面是否科学、合理。但由于笔者不曾参与、也没有见到有关方公布这些环节,无法进行评论。二是从统计的结果入手,看看该数据的是否合理、可信,以此进行反证。本文取后一种方法作一次尝试,求教于与业界朋友。

  其一,入出境人员人数不等于旅游人数

  《公报》与《情况》中的入涵出境人员数据都取之于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网站,数据本身是可靠的,但内涵与“旅游者”、“游客”不一样。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网站的数据中,来大陆的“就业”、“定居”、“服务员工”和“访问”及“其他”中的入境者;大陆去港澳台人员中,“就业/就学/培训”、“居留”、“结婚/定居”和“乘务”及“其他”中的一部分出境者,都是“旅客”,但不是“旅游者”或“游客”。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网站显示,2015年“外国人入出境共5191.59万人次,其中观光休闲825.24万人次,会议商务483.62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服务员工350.25万人次,访问54.19万人次,就业88.79万人次,探亲访友79.77万人次,定居28.63万人次,学习26.61万人次,其他入境目的662.70万人次。分别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31.74%、18.60%、13.47%、2.08%、3.42%、3.07%、1.10%、1.02%和25.49%。”按照国际旅游界公认的标准,其中“交通运输工具服务员工”、“访问”(指政府官员外事出访)、“就业”、“定居”、“学习”(指1年以上的留学)和“其他入境目的”中的部分人,均不属于“旅游者”,约占1/5以上。

  又据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5年2598.54万人次的入境外国人中,观光休闲的824.88万人次、会议商务的537.66万人次、探亲访友的79.75万人次、服务员工237.69万人次、其他的806.69万人次。其中“服务员工”不是游客,“其他的806.69万人次”中“就业”、“定居”、“学习”也不是游客,以1/3估算为269万人次。如此估算,约有500万人次、即1/5不属于游客。

  总之,出入境管理局公布的“出入境外人员”与“游客”、“旅游者”不能划等号。但是修订后的统计标准仍把入出境旅游与旅行、游客与旅客的人数相等同,显然不符合规范性原则。在出国旅游支出中剔除了部分非游客(“旅客”)的花费,但在入境旅游收入中并没有剔除这部分非游客(“旅客”)的花费,两者不对等,笔者不得不对数据的准确性存疑。

  其二,入出境旅游人数与收支差距不匹配

  2015 年入境游客比出境游客多596万人次,按常识推测,旅游外汇收入大于支出,顺差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对入境游客与出境游客的数据作些分析,疑惑就来了。

  入出境游客人数相差596万人次,旅游顺差91.5亿美元,据此推测这596万人次的人均花费为1535美元【91.5亿美元÷596万人次596万人次=1535美元/人】。这与入境游客人均花费848美元【1136.5亿美元÷1.34亿人次=848美元/人】、出境游客人均花费893美元【1045亿美元÷1.17亿人次=893美元/人】大相径庭。

  2015年入出境游客人数相差596万人次,约占入境游客总数的4%、出境游客总数的5%。出入境旅游贸易顺差91.5亿美元,约占旅游收入的8%、旅游支出的9%,入出境游客人数之差与旅游外汇之差如此不匹配,不能不令人怀疑是否把入境旅游收入估算高了,而把出境旅游支出估算低了。

  其三,入出境游客结构与外汇顺差不匹配

  《公报》与《情况》都公布了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的数据,都没有公布出境游客中过夜游客的数据,是没有必要、不能做到,还是故意回避,不得而知。须知,过夜游客的多少、占多大比例,与旅游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甚大。

  要细分出境游客中过夜游客的数据不难做到。把入境总人数剔除去香港、澳门的一日游游客,剔除从厦门去金门的一日游游客,剔除边境旅游中的一日游游客,剔去邮轮旅游中上岸的一日游游客,剩下的就是过夜游客。其中去香港、澳门的一日游游客占了绝大多数,本人也没有掌握后三者一日游游客的数据,只能剔除去香港、澳门的一日游游客的数据略作考察。

  据香港、澳门旅游局数据,2015年(下同)内地去香港不过夜游客2784.6万人次、去澳门不过夜1117.6万人次,共计3902.2万人(0.39亿人次)。内地出境游客1.17亿人次中,过夜游客约0.78亿人次。

  由此,入境游客总人数虽比出境游客人数多0.06亿人次,但入境过夜游客(0.57亿人次)比出境过夜游客(0.78亿人次)少0.21亿人次(约为入境过夜游客的1/3、出境过夜游客的1/4)。接常识判断,过夜游客的花费远高出不过夜游客的数倍,旅游外汇收入应少于支出、出现逆差才说得通,现在却成了顺差不免有些疑惑。

  再以入出境游客中居多数的两岸四地之间游客的花费进行分析。据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及港澳台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数据,香港来内地7945万人次,其中过夜2709万人次、不过夜5236万人次;内地赴香港4584万人次,其中过夜1799万人次、不过夜2785万人次。澳门来内地2289万人次,其中过夜467万人次、不过夜1822万人次;内地赴澳门2041万人次,其中过夜213万人次、不过夜1828万人次。

  据本人多年观察,内地赴港澳游客数量虽多于港澳来内地的游客,但港澳来内地的游客中一日游游客占大多数或绝大多教,且内地赴港澳游客的人均花费远高于港澳来内地的游客,因此多年来内地与港澳的旅游贸易一直呈逆差。按国家旅游局官网2015年2月2日公布的数据,2014年香港游客在内地花费115.2亿美元;按香港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内地居民赴港花费2042.76亿港元、约合315亿美元,大陆逆差额200亿美元。按澳门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内地游客在澳门花费500.3亿澳元、约合63亿美元,澳门居民在内地总花费约在33.4亿美元,大陆逆差额30亿美元。

  2015年台湾来大陆550万人次,大陆赴台湾415万人次。长期以来,台湾来大陆游客人数远多于大陆赴台湾游客,大陆对台湾的旅游贸易一直是顺差。从2014年开始,由于大陆赴台旅游大幅增长、人均花费提高,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按国家旅游局2015年2月2日公布的数据,2014年台湾游客在大陆花费69.2亿美元;按台湾观光局公布的数据,大陆游客在台消费2186亿元新台币,约合68亿美元,大陆与台湾的旅游贸易大体平衡。

  最后以入出境国际游客【指外国入境游客与国人出国游客】数量比较。据香港、澳门旅游局和台湾观光局数据,内地赴香港4584万人次、赴澳门2041万人次,大陆赴台湾415万人次,共计7040万人次(0.7亿人次)。2015年大陆出境游客1.17亿人次,可见赴外国出境游客为0.47亿人次。同年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其中外国入境游客2599万人次(0.26亿人次),结论是出国旅客比外国游客多0.21亿人次(约1/3)。前面提到,入境游客人均花费848美元,出境游客人均花费893美元,出国旅游的人均花费应更高。据此,出国旅游支出理应比入境国际旅游收入高。

  大陆出入境旅游的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内地与港澳之间,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旅游贸易逆差。世界各国的国际旅游贸易逆差,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逆差,是国家外汇从一国向他国的流失。大陆目前的旅游贸易逆差主要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四个不同关税区之间的收支落差。港澳台人口与大陆的人口总量无法比较,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旅游贸易呈逆差状态应是正常现象。大陆的旅游外汇流到港澳台,仍然是在中国之间流转。在在出入境旅游贸易上,大陆与外国之间的旅游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应该成为旅游界关注的重点。

  总对,对旅游贸易逆差的问题,必须进行结构性分析,对外国的旅游贸易逆差与对港澳台的旅游贸易逆差,原其因、后果、影响、对策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分析,大陆入出境旅游贸易出现顺差的可能性应该远大于出现逆差的可能性,而不是相反。

  其四,入出境游客增长幅度与外汇收支增长幅度不匹配

  国家旅游统计中心报告显示,2015 年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4.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3%,入境旅游收入同比却增长7.8%,外汇收入同比增长率与入境人数增长率相差3.7~5.5个百分点;出境旅游人数增长9.0%,出境旅游花费却增长16.6%,外汇支出增长增长率与出境人数增长率相差7.6个百分点。这两方面都存在着高度不匹配,不符合旅游人数与收入(或支出)一般同步增长、收入(或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多略高于游客人数增长幅度的常态。这应该是旅游经济方面的一个常识。

  以2011年出版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展预期指标为例:国内旅游人数2010年为21亿人次,2015年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加率为10%;国内旅游收入2010年为1.26万亿元,2015年达到2.1万亿元,年均增加率为11%。入境旅游人数2010年为1.34亿人次,2015年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加率为3%;入境旅游收入2010年为485亿美元,2015年达到580亿,年均增加率为5%。(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20、21页)。不管这些规划目标是否达到,但把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的年均增加率的差距设定在1至2个百分点上,从旅游统计知识的角度看是靠谱的。

  再以国家旅游局刚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下半年旅游经济形势分析》为例,2016年1-6月,入境旅游人数67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887万人次,增长4.3%;国际旅游收入5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在预测下半年市场形势时,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4.1%,国际(应改为“入境”)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与国际(应改为“入境”)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相差1~2个百分点,从旅游统计知识的角度看也是靠谱的。

  但是,如果这两者的差距出现了5至8个百分点,就不得不质疑它的可信度了。

  即使接修订后的方法统计,出境、出国旅游人数增长将快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出入境旅游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是早晚的事。

  点评:

  关于入境旅游收入与出境旅游支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旅行与旅游的共性与不同,旅游收支与旅行收支的联系与区别,出入境旅行人员与旅游人员的分类统计,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外汇结算途径与方法,旅游卫星账户的设计与实施,出入境旅行、旅游的大数据收集整理,旅行、旅游者抽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等等,需要旅游部门、公安部出入境部门、外贸部门、金融外汇部门、统计部门与信息部门等多方面的沟通与协作,更需要旅游统计管理与旅游研究单位的研讨与合作。旅游统计机构如何设置,是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组成部分、附属机构还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更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总之,这是一项高难度的专业系统工程,不能用行政化的思路、方法和程序去完成,更不能由谁预先设定一个“结论”再去由某个机构去“论证”,匆匆忙忙就可以完成的。首先,这是一个专业问题和技术路线问题,需要有专业精神、科学方法与技术路径。

  其次,还有一个更要紧的心态问题。旅游贸易是国家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外贸与对外关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旅游贸易的顺差逆差。一个国家出入境旅游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多种因素,环视世界各国,旅游贸易收支不对等、出现顺差或逆差是常态。

  笔者虽然不赞成“旅游外交”已经进入外交“前沿”或“主战场”的说法(另文专议),但从来认为出入境旅游除了经济功能外,还具有更广泛、更重要的公共外交、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的综合性功能,其意义远大于外汇收支多少。出入境旅游工作的成绩不能单纯或主要以外汇收入、贸易顺差为衡量标态。没有必要过分介意旅游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更不能说认为存在贸易逆差就是“一个严重误导性的说法”。

  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到今天,早已走过了改革开放初期以赚取外汇为主要目的的阶段。三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崛起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大陆旅游由入境旅游为主向入境、国内、出境旅游同时发展,由面向港澳台地区向世界各国的扩展,旅游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表明大陆已从世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之一。

  从出入境游客的数量变化与对比看,2009年以前,出境游客少入境过夜游客。从2010年开始,出境游客超过了入境过夜游客。从2014年开始出境游客突破1亿人次,预计今后两年内两者总量大体相当、甚至出境游客超过入境游客。

  近十年来出境旅游的强劲发展表明随着国力增强、国民出境旅游消费旺盛,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也有助于缓解外贸顺应所带来的贸易摩擦,同时出境旅游的兴起必然会带动旅游企业走出去,变以往外资旅游企业单向进入为中外旅游企业双向交流,拓展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加快与国际旅游业的融合,提升我们旅游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虽然笔者不赞成过高估计大陆旅游的国际排位、地位与作用,不认同“中国旅游国际化、国际旅游中国化”的说法,不认同世界旅游组织与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对大陆出入境旅游的世界排位及对中国大陆在推动世界旅游发展作用上的估算(另文再议),但是从不担忧大陆出境旅游、尤其是出国旅游的快速发展。至于近几年来大陆入境旅游的停滞,主要是外国入境游客的下降,与出境旅游猛增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含乎情理地出现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无须大惊小怪。如果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的话,应该重点检讨为什么入境旅游、主要是外国入入境旅游为什么连续几年下滑,把着力点放在突破外国入境市场的增长瓶颈上,而不是在旅游贸易收支数字上做文章。

  从历史的眼光观察,大陆出境、特别是出国旅游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由于出境游客量基数低呈现出高速度、排浪式增长;按全体人口为基准,人均出游率低、人均花费低;各地区、各阶层出境游能力悬殊,主要是少数富豪群体与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9成以上的国民无缘出境、出国旅游,出境旅游市场消费呈现两极化状态;出游目的以观光与购物为主,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与生态考察的比例较低;出游数量规模型的剧增导致游人素质参差不齐,少数人在境外的奢华消费受欢迎并不等于被尊敬。

  从中国人口基数世界笫一,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大陆的出境旅游和出国旅游将持续释放巨大潜能,出境旅游业走向成熟、出境旅游大众化阶段将在一、二十年后出现。作为人口大国旅游贸易逆差继续扩大是个必然趋势。

  从国际经验看,旅游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是国家强盛、民众富裕的体现。应该持平常的、从容的、包容的心态看待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是一个大国走强的国民应有的素养与气度。实事求是,旅游贸易盈就是盈、亏就是亏,这才是一个世界旅游大国应有的自信心态。

查看作者更多观点>>>>>>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