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兴东:剧作中我写共产党人只需一条红绳

2016-06-29 08: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7月1日是党的生日,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王兴东作为著名编剧,其作品大都为“主旋律”作品,他认为颂扬时代,颂扬人民,颂扬先进生产力,发掘生活的力度,写人情、人道、人性就是时代的主旋律,没有主旋律就没有历史的进步。 

  

  王兴东 

  艺术形象是心灵点燃心灵的力量 

  记者:作为著名编剧,您曾经写过很多的主旋律剧本,能否介绍一下您创作的这些作品? 

  王兴东:1973年我向党旗宣誓时,眼前浮现电影《党的女儿》、《烈火中永生》的共产党员,为了信仰不怕牺牲,永不叛党。当我从事编剧工作,时刻不忘描写共产党人的故事。如同每一棵树汇聚一起,构成一片森林,每一位党员的行为,同样在树立起共产党的形象。 

  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那些已溶入我的情感,并被永远拷贝在电影里的蒋筑英,孔繁森,雷锋,牛玉儒、曾联松、雷经天、胡耀邦……构成了大众可见的党的形象。

  蒋筑英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死后被追认的中共党员,是一代中年科技工作者的典范。(电影《蒋筑英》);孔繁森两次援藏,捐躯高原,被誉为领导干部的楷模(电影《孔繁森》);牛玉儒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生死牛玉儒》);曾联松是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把对于党的热爱和忠诚都溶入到国旗的设计之中。(电影《共和国之旗》)。

  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直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1997年上映后,56岁加入了共产党,现在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崔福顺是朝鲜族女党员,因见义勇为收养烈士遗孤而传为佳话,《良心》电影表现了新疆与延边朝鲜族之间民族团结的故事;女法官尚秀云挽救了上百名失足少年,她是优秀的老党员,家长和孩子亲切地称她《法官妈妈》,还有为中国争得奥运首金的许海峰同志(电影《许海峰的枪》)

  创作《建国大业》是参加人民政协的感情产物,再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民族人士,召开新的政协会议,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宏图大业,在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党的地位。

  

  《蒋筑英》剧照(巍子饰蒋筑英)(1992年出品) 

  记者:您是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共产党人的形象呢? 

  王兴东:我自知艺术造诣不高,为向优秀的同志学习,到生活的底层,寻找他们播撒在民众心中情感的种子。他们和我一样,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也是血肉之躯。雷锋、孔繁森都死于车祸;蒋筑英、牛玉儒、邹碧华被病魔击倒。但是,他们以服务人民为荣的信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永不背叛对党的誓言。

  我写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一位群众对我说:“我们评价干部就一把尺子,看他是为自己捞好处,还是为百姓谋利益?”

  写共产党人只需要一条红绳,那就是在干群、党群关系决定曲直。是侵害人民利益贪污腐败还是执法公正为民排忧解难。特别是党员利益与群众的利益产生冲突,卓见人物的党性了。我举个例子,自身患了癌症的牛玉儒,却关心奶农饲养的奶牛所患的乳腺炎,他知道患乳腺炎的奶牛就会影响产奶量,少产一吨奶,农民就少收入一千七百多元。这些宝贵的细节对揭示人物心灵,展示人物性格,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决定影片是概念还是形象,是说教还是情感,是虚假还是真实,我用生活的细节焊接艺术与生产的接口,源于生活的细节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音符。

  人民憎恨腐败,赞美廉洁,阿里高原上的孔繁森,身为厅级干部却背着药箱,给藏区牧民送医送药,为收养孤儿,他三次卖血。我访问了他所有亲人,大哥孔繁华说起卖血的事情,止不住泪水下来了:“知道繁森卖血,俺家里寄几个钱去,也不能让俺兄弟卖血啊!”这些缘于生活的情感,流入剧本的字里行间。想一想那些挥霍贪占人民财产的腐败高官,人们怎能不爱孔繁森、牛玉儒、雷经天?透过银幕那美丽的光束透视共产党人的那颗跳动的心脏,点燃观众心中不灭的理想之光。  

  《离开雷锋的日子》剧照(刘佩奇饰乔安山)(1997年出品) 

  党更需要用文艺向党员传播宗旨和信仰 

  记者:去年有一部影片《黄克功案件》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能否讲讲您的创作过程? 

  王兴东:我写《黄克功案件》电影剧本在问自己:由老红军雷经天来审判老红军黄克功?两个人的根本矛盾冲突是什么?

  雷经天为什么三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依然对党忠贞不渝,不脱离,不背叛?这位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在开除党籍蒙冤被贬为战士,背着饮事铁锅走完了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什么样的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黄克功从16岁上井冈山,也是老党员,经过长征的高级军官。1937年10月5日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陕北公学女生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罪犯。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董必武院长不在延安,没有恢复党籍的雷经天,接手审判黄克功案件。正值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时期,是杀还是赦?很多人都以前线需要战将为由,希望赦免黄克功令其戴罪立功,考验雷经天的人格,也检验共产党执政特区如何依法公开公正的审判?

  理解人物才能创作人物,为写好这个载入党史和军史的案件,寻着雷经天的足迹,我利用政协委员外出考察的时机,从延安到南昌、从广西到上海,搜寻资料长达九年时间。全国政协办公厅出介绍信,我到中央档案馆查资料,看到毛泽东写给雷经天关于不赦免黄克功的回信:“……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毛泽东的墨迹清晰可鉴,严厉地批驳了黄克功丧失信仰,居功自傲,目无法纪,犯下不可以赦免的大罪。这个案件对当今理解“党纪严于国法”是历史依据。一部电影激活史料,演绎人物,把雷经天审判黄克功的故事,讲给同志们听,传播从严治党依法治军是我党的一贯作风,法纪是党员必须要信仰的。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坚持“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听说创作电影《邹碧华》时,您曾经走访过很多地方? 

  王兴东: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做出重要的指示:“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最高法院派人找到我,让我根据新闻报告材料加工一下就行了,我的坚持“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只有脚走到,眼看到,心知道,情达到。坚持深入采访,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环境,于是我在上海采访他的父母和妻子,所有熟悉邹碧华的法官、律师、他的司机李小马讲述了邹碧华当天心脏病猝死的全过程,带我到瑞金医院抢救室,讲起往事,恍若昨天,泣不成声,一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的法律英才,47岁就溘然离世,惋惜得让我泪水出眶。寻觅他的成长历程,去了江西省奉新县,采访了他中学老师和同学,特别去了距他家70公里,代表中国出席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梅汝璈故居,感触良多,新老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强烈地触动我的法治情结,有触动才有激动,有激动才有创作的冲动。在法院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完成电影剧本《邹碧华》,让47岁倒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可敬的同志,复活在影像中。  

  《黄克功案件》成泰燊饰雷经天 

  不做市场的奴隶 做弘扬正气的鼓手 

  记者: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2015年电影票房更是高达440亿元。各种类型的影片也出现在大银幕上,相反,一些主旋律的影片越来越少了,主旋律影片还有票房吗? 

  王兴东:反腐倡廉的电影《生死抉择》创下一亿四千万票房:《离开雷锋的日子》成为几代中国人道德教育的影片。当年北京市有185万人走进影院,至今保持北京市最高上座人次。

  电影是要看票房,更要看感动多少人的心房。记得有位评论家说:“即使《蒋筑英》电影只有一个人看,也比那些打打杀杀的影片拥有众多观众更有价值。岳母只给岳飞一个人刺上‘精忠报国’,岳飞却带起了千军万马。”就一部影片而言,社会效益永远高于经济效益的。只要有真诚,就会有感动!

  《黄克功案件》在人民大会堂首映,迟浩田上将等近百名将军,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及胡德平等延安出生的红后代,重温党纪军纪,镜鉴现实打虎反腐斗争,激起共振。电影艺术家王晓棠少将认为这是赢得党心军心民心的“应该热情推进”的好影片。

  老演员田华观后激动而泣地说:“这部电影十年前拍出来,我们那些年轻干部就会引以为戒,少进去几个呀!”

  去年陕西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赵正久书记带领一班人集体观看,重温毛泽东在延安发出“一切共产党员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的告诫;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结合“三严三实”教育集体观看。全国法院院长会议观看,引起强烈的共鸣。中共中央党校已纳入学员电化教材,在广州基层党员搞活动包场看此片。

  “上至中央统战部,下到基层党支部,八千万人是目标,精神建设立支柱。”这是我写共产党员电影的初衷和目标。让光影艺术成为连接群众心灵温暖的丝线,杰出的党员形象架起沟通党群之间的桥梁。每一位感动人心的廉洁奉公的干部形象,都会坚定人们对执政党的信念,这是情感的影响力和征服力。

  当审判《黄克功案件》展示人们面前,用历史告诉今天,共产党所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就是对侵害人民权益的违法犯罪高官,从不手软,零容忍,无禁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纪律始终伴随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电影如镜高悬,重温审判长雷经天、公诉人胡耀邦以事实为证据,公正执法,共产党不搞官贵民贱,向世人宣誓推翻国民党赢得执政权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国家。

  记者:作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您有什么样的希望? 

  王兴东: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更加照亮了我编剧的方向,不做市场的奴隶,也不做官场的奴才,更不做情场的奴仆。我是肩扛着观众的眼睛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新人物,新题材,新故事。题材无禁区,编剧有立场。当下电影娱乐至上、消遣为王,调侃戏说,恶搞经典,把精神产品的电影当作的商业摇钱树,灌输麻痹人们精神的摇头丸,面对诱惑,不跟风,不随后,以弘扬正能量,抵制三俗风,选择自己感动的人物,弘扬共产党员高风亮节,奏响中国精神的主旋。(记者 成琪)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