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还是倒卖?皖南古民居遭遇"外卖"之痛(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保护还是倒卖?皖南古民居遭遇"外卖"之痛(图)

2007年04月17日 17:20   来源:新华网   王立武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期,上海宝山区罗店镇正在建设卫斯嘉生态休闲园,大量图片证实该公园从皖南黄山市的休宁、歙县、屯溪等地整幢“搬迁”了12幢徽派建筑。

  据知情者介绍,罗店镇生态休闲园内收购的的12幢徽派建筑不是普通民房,都是具有一定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徽州古建精品。其房屋构件每一件都让人大开眼界,既使在原产地徽州也难得见到。更令人震惊的是,此公园还从皖南“搬去”了古牌坊和石桥。同样的情况,在浙江杭州、临安等地也大量存在。

  不少黄山市民在市政府网站的“市民心声”上呼吁,希望政府能通过立法和干预等手段,制止徽州古建筑外流,使徽州文化的完整性免受破坏。与此同时,国内众多媒体也对徽派古民居频遭异地收购的现状分外关注。

资料图片

  整体保护皖南古民居,不仅是在保护文物,更是在保护文化

  皖南徽州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五千多个大小村落中处处弥漫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据估计,以古徽州为核心的皖南地区,现在仍拥有徽派古建筑5000处以上,其中仅黄山市就有4700多幢。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说,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是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在我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当之无愧的高峰。从一定程度上说,对其进行保护,就是在保护中华文明的缩影。

  尽管公众对古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颇有微词,但黄山市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谈到该市的文保工作时还是如数家珍:对17处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市保”、“区保”、“县保”等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地面文物,黄山市已采取重点保护的办法,有效地进行了修复保护。

  但安徽黄山学院徽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民却认为,这是决策者以保护少数有名文物来敷衍大众的行为,令人无法接受。

  吴兆民说,列为国家或省市保护重点的文物多是历史的精华,自然是应首要保护的。但采取这种方式保护的只是单体的文物而不是文化。文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其更多的表现在大片的民居中。就象北京的文化不仅是体现在故宫里而是同样存在于有人居住的四合院老城区一样,皖南古民居才是古徽州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这些老屋,活生生的古徽州历史必然会散失、中断,无迹可寻,也将永远无法弥补。

  当前,皖南古民居遭异乡收购事件的频频发生,让那些散落在徽州乡村、不够保护级别但又具有一定价值的“准文物”民居的保护问题浮出水面。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民居才是皖南古民居保护的难点。

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程海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