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族歧视?上海版"罗莎巴士"歧视条款引争议(图)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新种族歧视?上海版"罗莎巴士"歧视条款引争议(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25日 06:43
闾宏

    5月15日,上海西庭网球俱乐部和公寓(以下简称西庭俱乐部)的“班车规则”迅速在网上流传。人们发现它和美国著名的种族歧视巴士——“罗莎巴士”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社区内的阿姨(即家政服务女工)坐车必须坐后排,阿姨必须听从司机安排。以往约束美国黑人的乘车制度,这次用在了中国阿姨身上。

    网络上的批驳之声在一天之内从外文博客蔓延到了中文博客,并迅速进入西庭俱乐部高层管理者的邮箱。这个由外国人投资、外国人管理的社区,立刻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制定这些条款的西庭俱乐部首席运营官Russell,坚决否认自己有歧视行为,声称自己遵循的是简单的商业法则——住户是上帝。在商业的世界里,除了住户,其他都是服务者,所以为两者提供的服务是有差别的。

    尽管如此,Russell还是很快将这些引起争议的条款删去了。“现在在车上,阿姨可以随便坐。”

    乡镇阿姨进入国际社区

    西庭俱乐部坐落于上海闵行区诸翟镇。这个社区的住户90%是皮肤白皙的欧美人。徐阿姨在一户法国人家里做钟点工,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6点。住户们入乡随俗,管这些钟点工叫“阿姨”。

    这个离上海市中心有20多公里的偏远小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际化”。最早出现的是上海美国学校,随后一个在纽约华尔街从事金融活动的美国人,游说了荷兰ING集团国际房地产公司,于1999年在这里建造了西庭俱乐部。

    这个占地462亩的国际性社区正在改变徐阿姨们的生活。镇上大量的阿姨开始为社区里的外籍住户服务。徐阿姨是1年前经朋友介绍才到这里工作,之前她在镇上的一个棉纺厂做事。

    初来这里时,徐阿姨很紧张。和其他阿姨一样,她也就初中毕业,不会英语,和老外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

    “刚来时,还要被门口保安严格盘问。”而社区里的异国景象让徐阿姨手足无措。

    阿姨们常穿着粗布碎花的衣服,长发扎成马尾,脸色黝黑而粗糙。她们推着精致的婴儿车——里面是一个个金发碧眼的孩子,走在小桥泳池边。“一开始,推车的姿势也别扭,后来就好了。”

    时间久了,徐阿姨发现自己有些变化,和镇上的其他人有了距离。徐阿姨渐渐觉得自己不像镇里的人了。

    不过,5月10日社区颁布的新班车条款又让徐阿姨觉得糊涂。她更分不清楚,自己是离镇上生活近一些,还是离社区生活近一些。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