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图)

2010年04月14日 15: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紧挨得胜沙街,是新华北路、中山路等几条老街,骑楼虽为南洋风格特色,但墙上的雕刻却出现了中国民间吉祥图案。

  在新华北路,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街边,偶见摆放着人物素描、“代写书联、画像”、“画像请上二楼”的广告,昭示着楼房主人家的生意行当。

  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楼房的主人既是居民,也是商人。

  博爱路老街,行人、车辆日夜流淌,非常热闹。一个个小店销售家电、小商品、纺织品、服装面料、干鲜花店、文具、礼品,本土文化“质地”细腻,生活气息浓郁。贯穿博爱路的东、西门市场,东门为人来往的菜肉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是日,剧团在街底搭建戏台,当晚或有琼剧表演。仿佛鲁迅作品《社戏》里的画面,附近的居民早早从自家搬来椅凳占据位置,期待着中意的角儿粉墨登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三、骑楼建筑文化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 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这些楼多为二至四层的楼房。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亮丽景观。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四、名人古迹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迹,人文色彩丰富多样,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就为家乡建起了家族式的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五、传统文化

  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常年有人供奉;较大的室内茶室,多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所用,茶室内人声鼎沸,俗称“老爸茶”等等。由于住宅外部的社区活动空间丰富,长年来形成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逢年过节就家家户户都参与社区特色的“点龙灯”活动。

  六、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介绍

  由于进行城市的建设,扩大城市的规模,老城区的建设被忽视,老街区因时间久远、破损严重等原因,原来作为城市商业、居住中心的功能不断在减弱和消失,城市中心功能在外移。人口不断外迁,形成了老城区相对落后的状况。与此同时骑楼街主体严重老化,城市历史文化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造的沿街西方古典建筑,使用年限长,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再加上老房翻新改造和一些新建筑和重新维修的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建筑型制、尺度和城市空间色彩。

  2007年3月,国务院将海口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给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带来大好时机。因此,乘着申报海口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的春风,进行骑楼建筑文化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综合治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城市环境,弘扬老街的文化,恢复老街区的辉煌,对于繁荣海口经济,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

  在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要坚持:1、保存真实历史遗存,尽量保护历史遗存的原物,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2、保护街区整体风貌,重点突出量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即保护构成街区外观的基本要素和整体空间尺度,延续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3、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功能,保护与合理使用相结合,积极改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能力,使历史建筑及其环境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延续现有城市文脉特征,强调土地综合使用,鼓励发展成为居、商、办混合的多样性城区。在核心保护区内部维持原生传统居住形态,建设控制区延续发展传统低层高密度的居住形式;其次旧城骑楼街道尺度宜人,适宜发展成小型化、多样性、个性化的商业模式,体现宜居城市时代个性;而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外围部分可以设置商办、旅游服务等公共设施,为骑楼商业与居住功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补充;规划协调区发展为城市居住新区,并为历史保护区人口疏散提供安置。

  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配套方面,应对所有道路市政管线重新埋地敷设,减少防灾隐患;改造雨水、排污系统;传统骑楼街道路面均改用石材铺砌,突出历史街区核心地带的特征风貌;在现有的街巷基础上适当梳理、拓宽和改善,完善整个道路系统。但这方面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传统骑楼街道两侧建筑的尺度和形式:沿街新建或改建建筑,需要与周边历史环境统一考虑:新辟主要道路两侧,建议建筑延续骑楼的格局,传承和发扬本地的风貌特征。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是海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脉络,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我们相信,海口市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提升骑楼街区乃至整个海口市城市品质的重大举措,同时大大加快了海口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这对改变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空气环境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是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重大举措,为海口都市旅游创建良好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树立品牌效应。

  结束语

  现今,高楼大厦与宽阔大街是每个城市都有的风景,而它们的老街却各自带着浓丽的个性色彩。骑楼,这种带着浓郁南洋味的建筑,不仅风情万种,而且记载着那段特殊的岁月。一条条建满骑楼的海口老街犹如百年老窖,在现代之都散发出独特幽香,令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程海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