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要“吸睛”更要惠民

2025-10-15 09:08 来源:浙江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网红城市要“吸睛”更要惠民

2025年10月15日 09:08    来源:浙江日报    汪昌莲

■ 汪昌莲

据《人民日报》报道,巨大的客流量给网红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问题。如何在保持旅游热度、开辟发展前景的同时保证市民的生活质量?这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批“网红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从重庆的洪崖洞到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从淄博的烧烤到国庆期间因“鸡排哥”爆满的景德镇,文旅流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聚,点燃了城市的热度,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网红城市能否将这股“文旅流量”,转化为惠及百姓的“民生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赢得人心与未来。

文旅流量能迅速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然而,若只追求“打卡经济”,忽视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质量与居民生活体验,流量终将退去,留下“一地鸡毛”。例如,部分城市在爆火后出现物价飞涨、交通瘫痪、环境恶化等问题,游客抱怨体验差,本地居民也因生活受扰,而产生“反旅游情绪”。这警示我们:网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止步于“吸睛”,更要致力于“惠民”。

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民生增量,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与系统性制度设计。首先,应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游客涌入倒逼城市加快交通优化、公厕建设、智慧导览等“微更新”,这些改善不仅服务游客,更提升了本地居民的生活便利度。例如,长沙在打造网红景点的同时,持续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城景共荣”。

同时,要推动文旅产业,与本地经济深度融合,让老百姓“有利可图”。淄博烧烤的出圈,正是源于对“小炉子+小饼+蘸料”这一平民美食的挖掘与扶持,带动了成千上万普通市民就业增收。政府通过规范管理、品牌打造与宣传推广,让“烟火气”成为可持续的“民生气”。

再者,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避免“千城一面”。真正的“长红”城市,必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底色。西安以盛唐文化为魂,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泉州则以“世遗”为契机,推动非遗活化与社区参与。这些城市不仅让游客“看得见”,更让居民“记得住乡愁”,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此外,还需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流量反噬”。城市治理应具备前瞻性,建立客流预警、价格监管、环境监测等机制,平衡游客体验与居民生活。

网红城市的“红”,不应只是屏幕上的短暂闪光,而应成为改善民生的持久动力。这不仅是治理智慧的体现,更是城市发展的终极追求——让每一位生活其中的人,都能共享发展的荣光。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