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力量扩展网络文学的叙事可能

2025-06-26 08: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4年度)暨《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活动在江苏盐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省(区、市)作协和网络作协负责人、网络文学平台负责人、评论家等200余人共赴这场文学盛宴。

这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推出的第11届榜单,包括网络小说榜、IP影响榜、海外传播榜、新人榜,其中10位30岁以下的青年网络作家登上新人榜。越来越多青年网络文学作家正以鲜明的创作风格展现出强烈的文学自觉。

入选此次“新人榜”的95后网络文学作家纸老虎,在活动期间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她曾是护肤行业的一名职员,“打工人”时期,写作于她而言是枯燥沉闷、日复一日的现实世界的幻想乌托邦,“等真正转行全职,对写作的热爱不减反增,几乎成为了我的世界中心,甚至可以算生活的全部意义和核心。如果生命重复1000次,我还是会选择现在的生命历程走到全职小说作者的路上来”。

纸老虎喜欢写玄幻题材,她认为“玄幻是可以让想象自由飞扬,让壮阔的故事和人物情绪都能更外显化的故事题材。与此同时,虚幻世界里的创作同样离不开对人性与社会的观察思考,想要讲好故事也需要深刻体察人情,不脱离实际去构建人物关系与互动”。

纸老虎的代表作《且渡无双》就是这样一部“反套路”的玄幻小说。最初,她受到网络上热议的“恋爱脑”话题启发,以“拯救恋爱脑”作为故事的引入外壳,而故事内核的“渡人渡己”则是出于她自身经历的有感而发。在她看来,网文的情绪价值和深层内核是可以共存的,“结合现实议题与思潮引发目标读者群体的共鸣与思考,但根本的故事性出自我们自己的脑海,可以由自己的内心构建”。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作者,她建议每次写作要总结自己吸引读者的优点,并在下一步放大,另外还要找到缺点尽量改善,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舒适区,放大个人风格。

“不少读者对我说,我的书给了她们上学迷茫低谷时期努力的动力,还有挣脱桎梏勇敢向外出走独立生活的勇气。看到我的作品能给读者提供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情绪上的支点,心情就很受鼓舞和感动,也希望我能够一直创作出给到读者面对生活困境永不放弃、挣扎向前、渡人渡己的力量的作品。”纸老虎说,“去看更‘落地’的世界,去读更多的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和试验田,写出更多好故事。”

更多青年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呈现出这样的使命意识。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网络作家队伍年轻化趋势显著,素质学养普遍较高,为创作融入更流行的叙事元素,扩展了网络文学的叙事可能。

“我始终觉得‘高质量发展’5个字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来说并不抽象。它不是一个空泛目标,而是每天打开文档面对创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它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故事之外更用心地去处理人物的真实、情感的厚度、表达的分寸。”95后网络文学作家三九音域认为,虽然类型化创作仍然是网络文学最广阔的土壤,但哪怕是幻想题材也正在经历一种内部革新。

连载最新作品《我不是戏神》的过程中,三九音域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幻想的外壳去回应更深层次的文化命题?“比如传统文化戏曲精神的传承,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首先被精彩的情节吸引,但将他们留下来的往往是情感和思想共鸣。”三九音域认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往往不是最热的那一类,而是最真诚最富有生命力的那一类,哪怕它的传播路径更慢,哪怕需要更长的酝酿时间,它依然能找到属于它的读者群体”。

“现在的网文读者有着更加年轻化的趋势,这对网络作者来说其实是个挑战。我们不仅需要写出受众更广、阅读体验更好的作品,更要担负向年轻一代传递正向‘三观’的使命。”90后网络作家杀虫队队员说。他的作品《十日终焉》此次入选“网络小说榜”,这部悬疑无限流小说凭借紧凑的剧情和独特的世界观设定成为网文圈中的“爆款”。

杀虫队队员谈到,“和读者斗智斗勇,尽量写出他们意料之外的剧情”是他构造笔下幻想世界的独特“方法论”,他也希望将一种向上、昂扬、敢于拼搏与反抗的思想融入书中。“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文读者的审美品味和剧情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对于我一个入行很晚的作者来说,或许只有将故事、世界观塑造得足够复杂诡谲,才有可能在百花齐放的网文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成为网络作家前,杀虫队队员从事过许多行业,直到2021年年底开始进行网文写作,并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了下来。“我觉得人存在于世都是需要一份认同感的,我写书的意义或许就是追寻一份认同。毕竟一部长篇作品,输出的是作者的思想、情绪,而一旦得到认同,说明读者也认可了这份思想、情绪。”他认为想要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或许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对待作品付出百分之百的真心,另一个就是耐得住寂寞,坚持到底的恒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青春力量扩展网络文学的叙事可能

2025年06月26日 08: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欣宜 周伟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4年度)暨《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活动在江苏盐城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省(区、市)作协和网络作协负责人、网络文学平台负责人、评论家等200余人共赴这场文学盛宴。

这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推出的第11届榜单,包括网络小说榜、IP影响榜、海外传播榜、新人榜,其中10位30岁以下的青年网络作家登上新人榜。越来越多青年网络文学作家正以鲜明的创作风格展现出强烈的文学自觉。

入选此次“新人榜”的95后网络文学作家纸老虎,在活动期间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她曾是护肤行业的一名职员,“打工人”时期,写作于她而言是枯燥沉闷、日复一日的现实世界的幻想乌托邦,“等真正转行全职,对写作的热爱不减反增,几乎成为了我的世界中心,甚至可以算生活的全部意义和核心。如果生命重复1000次,我还是会选择现在的生命历程走到全职小说作者的路上来”。

纸老虎喜欢写玄幻题材,她认为“玄幻是可以让想象自由飞扬,让壮阔的故事和人物情绪都能更外显化的故事题材。与此同时,虚幻世界里的创作同样离不开对人性与社会的观察思考,想要讲好故事也需要深刻体察人情,不脱离实际去构建人物关系与互动”。

纸老虎的代表作《且渡无双》就是这样一部“反套路”的玄幻小说。最初,她受到网络上热议的“恋爱脑”话题启发,以“拯救恋爱脑”作为故事的引入外壳,而故事内核的“渡人渡己”则是出于她自身经历的有感而发。在她看来,网文的情绪价值和深层内核是可以共存的,“结合现实议题与思潮引发目标读者群体的共鸣与思考,但根本的故事性出自我们自己的脑海,可以由自己的内心构建”。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作者,她建议每次写作要总结自己吸引读者的优点,并在下一步放大,另外还要找到缺点尽量改善,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舒适区,放大个人风格。

“不少读者对我说,我的书给了她们上学迷茫低谷时期努力的动力,还有挣脱桎梏勇敢向外出走独立生活的勇气。看到我的作品能给读者提供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情绪上的支点,心情就很受鼓舞和感动,也希望我能够一直创作出给到读者面对生活困境永不放弃、挣扎向前、渡人渡己的力量的作品。”纸老虎说,“去看更‘落地’的世界,去读更多的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和试验田,写出更多好故事。”

更多青年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呈现出这样的使命意识。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网络作家队伍年轻化趋势显著,素质学养普遍较高,为创作融入更流行的叙事元素,扩展了网络文学的叙事可能。

“我始终觉得‘高质量发展’5个字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来说并不抽象。它不是一个空泛目标,而是每天打开文档面对创作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它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故事之外更用心地去处理人物的真实、情感的厚度、表达的分寸。”95后网络文学作家三九音域认为,虽然类型化创作仍然是网络文学最广阔的土壤,但哪怕是幻想题材也正在经历一种内部革新。

连载最新作品《我不是戏神》的过程中,三九音域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幻想的外壳去回应更深层次的文化命题?“比如传统文化戏曲精神的传承,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首先被精彩的情节吸引,但将他们留下来的往往是情感和思想共鸣。”三九音域认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往往不是最热的那一类,而是最真诚最富有生命力的那一类,哪怕它的传播路径更慢,哪怕需要更长的酝酿时间,它依然能找到属于它的读者群体”。

“现在的网文读者有着更加年轻化的趋势,这对网络作者来说其实是个挑战。我们不仅需要写出受众更广、阅读体验更好的作品,更要担负向年轻一代传递正向‘三观’的使命。”90后网络作家杀虫队队员说。他的作品《十日终焉》此次入选“网络小说榜”,这部悬疑无限流小说凭借紧凑的剧情和独特的世界观设定成为网文圈中的“爆款”。

杀虫队队员谈到,“和读者斗智斗勇,尽量写出他们意料之外的剧情”是他构造笔下幻想世界的独特“方法论”,他也希望将一种向上、昂扬、敢于拼搏与反抗的思想融入书中。“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文读者的审美品味和剧情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对于我一个入行很晚的作者来说,或许只有将故事、世界观塑造得足够复杂诡谲,才有可能在百花齐放的网文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成为网络作家前,杀虫队队员从事过许多行业,直到2021年年底开始进行网文写作,并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了下来。“我觉得人存在于世都是需要一份认同感的,我写书的意义或许就是追寻一份认同。毕竟一部长篇作品,输出的是作者的思想、情绪,而一旦得到认同,说明读者也认可了这份思想、情绪。”他认为想要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或许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对待作品付出百分之百的真心,另一个就是耐得住寂寞,坚持到底的恒心”。


(责任编辑:魏金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