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两会 > 正文

金兴明:推动民用航空机载设备产业发展

2012年03月15日 14:21   来源:SRC-1998992037   徐一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为中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特别是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大飞机项目的开展,中国民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但作为飞机制造三大部分之一,我国机载设备的发展还不完善,其中航电设备在国内民用航空领域发展缓慢,机电设备国内虽然有发展,但与世界先进生产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民机产业发展中机体、发动机、机载设备的协调发展、产业规划等还不完善。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金兴明在“两会”期间建议,进一步细化民机机载设备产业规划,制定机载设备产业的发展政策并给予财政支持,为民机机载设备相关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支持。

  金兴明表示,机载设备是飞机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飞机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保障系统。机载设备在现代飞机的成本构成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已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现在的40%左右。他分析说,由于中国航空工业此前都以研制军用飞机为主,国产机载设备为民用飞机配套研制也相对较少。 “只有实现民机机载设备与发动机、机身及总装产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的支线飞机乃至大飞机项目的长足发展。”金兴明表示,希望政府进一步细化民机机载设备与系统产业规划,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机载设备研发能力平台;制定机载设备与系统产业的发展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金兴明表示,我国的民机制造业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工业基础相对较差,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为民用飞机减负,是发展国产支干线飞机的必要举措。”

  2010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十二五”期间,对国内航空公司用于支线航线飞机、发动机维修的进口航空器材(包括机载设备与系统)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金兴明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所减免的税款转作“国家资本金”,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税”转“金”,支持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相关企业自主创新。

  金兴明建议,国家应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实现机载设备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的进一步突破。

  金兴明强调,发展国内机载设备与系统产业,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以重点突破机载设备与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要以推进机载设备与系统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设备,这样才能提升机载设备与系统自主化程度并稳步提升产品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中国的机载设备与系统配装中国的飞机。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