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中远程之争:波音787与空客A350鹿死谁手?

2013年01月16日 07:27   来源:《中国航空报》   

  为了迅速扭转与波音在新一代远程客机竞争上的劣势,空客于2005年10月6日正式宣布全面展开A350计划。A350的竞争对象为波音787,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计划中A350将会有两种型号于2010年投入服务,分别为A350-800,在三级客舱编排下可搭载253人,航程 16300千米。A350-900,在三级客舱编排下可搭载300人,最大航程则为13890千米。

  消息公布后,西班牙欧洲航空公司随即宣布订购12架A350-800。接下来,空客只是接到零星的A350订单,远低于预期,这一结果大大出乎空客高层的预料。让空客高层感到难堪的是A350计划惹来国际租赁金融公司及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的批评。在数百名航空公司高层在场的情况下,国际租赁金融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斯蒂文·艾德华兹完全不顾空客的感受,毫不留情地批评空客的策略,说A350设计方案只是对于波音787的补缀,没有创意。斯蒂文·艾德华兹请求空客为业界带来一架全新设计的客机,否则将要冒流失大量客户到波音的风险。国际航空众多知名人士希望空客认真总结经验,对A350客机的设计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尽早拿出一个全新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全新客机。

  市场不相信眼泪。当制造商的设计理念与客户需求相违背时,客户会毫不留情地放弃。2006年6月14日,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简称“新航”)宣布选择订购波音787而非A350。阿联酋航空公司(Emirates Airlines)亦因A350的设计弱点而拒绝订购。这是客户对空客保守设计理念的无情回复。

  此时的空客公司高层才意识事态的严重,如不及时采取断然的决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全新的A350客机设计方案,将会失去大批客户,更可能使空客在未来中远程宽体客机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这对空客来说决不能接受。

  空客高层决定对A350设计方案进行大手术,新版的A350XWB就是在这种背景运用而生。新的A350XWB客机设计方案增加了许多创新元素,机身宽度比波音787大了许多,提供3种A350XWB型号,使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双通道的经济客舱能并列9个座位,而不是原本的8个座位。大面积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机翼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机身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2006年7月17日,空客宣布将重新设计的客机名为A350XWB(即eXtra Wide Body)。

  空客公布新A350XWB计划后4天便收到第一张订单,新加坡航空宣布订购20架A350XWB以及20架选择购买权。

  出人意料的是A350XWB新设计还受到了美国人的青睐,他们相信,空客将制造出一款极具创新和划时代意义的新客机。截至2012年12月,空客A350XWB共获得562架确认订单,该机型尚未问世即获得大量订单,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A350XWB投入运营后,不仅将对波音787构成有力的挑战,还将为客户在购买中远程客机上提供了更大的挑选余地

  2012年12月5日,空客成功完成首架用于飞行的A350XWB宽体飞机主体结构组装及系统安装工作。目前,A350XWB项目正按照2014年交付计划推进。

  中远程客机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新兴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乘客希望有更多安全、环保、舒适的客机投入航线,在实现点对点飞行的同时,又能满足超长距离飞行的要求,而波音787和正在研制的A350XWB,将成为乘客出行最好的选择。据中国商飞市场研究中心专家预测,未来20年,市场对于250-300座级的远程宽体客机需求近5000架,300-400座级需求1467架,250-300座级的远程宽体客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性航空枢纽的发展。为了加快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相继发布,为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层面提供了保障。《意见》对民航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培育昆明、乌鲁木齐等门户机场,增强沈阳、杭州、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型机场的区域性枢纽功能。科学规划安排国内航线网络,构建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国内干线机场为骨干,重点构建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间的空中快线网络。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完善国际航线设置,重点开辟和发展中远程国际航线,加密欧美地区航线航班,增设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这些规划和要求都为中远程客机的发展和运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航空需求的增长。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10年人口数量超过800万的城市有大约30个,2010年人均GDP在5万元以上的城市有48个,而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的机场从2010年的16家增至21家。就航空业而言,在北京和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竞争愈加激烈、机场容量日趋饱和之际,二、三线城市市场前景诱人。

  面对中国二线城市诱人的大蛋糕,外国航空公司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迅速发展的二、三线城市。欧洲航空公司先声夺人,法国航空(AF)、芬兰航空(AY)、荷兰皇家航空(KL)和德国汉莎航空(LH)均开通了飞往中国二线城市的航线。

  欧洲航企进军中国二线城市咄咄咄逼人的气势,给北美航空公司上了一课。有媒体报道称,美联航(UA)计划成为首家直飞中国二线城市的北美航空公司。

  美联航现持有50架波音787订单,2012年9月已经接收了第一架。据美联航首席执行官石志辉介绍,公司将使用波音787执飞成都、重庆、西安和武汉等中国二线城市,这些城市虽然光芒尚不及北京、上海,人口却超过百万,用波音787执飞十分划算。在执飞二线城市和长距离飞行上波音787客机优势十分明显。

  可以预见波音787和空客A350XWB将在未来国际市场上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它必将会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