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

2025-06-02 09:3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前,安徽、山西、甘肃、海南等地纪委监委分别通报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再次释放了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节点、严肃纠治“四风”的鲜明信号。端午假期将至,各地要紧盯易发多发“四风”问题,加强监督提醒,从严查处不收敛不知止等顶风违纪行为,开展通报曝光、警示教育,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打出教育提醒、通报曝光、明察暗访、严查快处等“组合拳”,连续140个月公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以一个个节点的紧盯不放,筑起遏制“四风”滋生蔓延的牢固防线,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真变化、增强了获得感。浇风易渐、淳化难归。从监督执纪情况看,“节日腐败”现象并未销声匿迹,纠治节日“四风”问题仍需久久为功,越是临近节点,越要绷紧弦、拉满弓、加足劲。各地要坚持和完善节前教育提醒、通报曝光,节中监督检查、明察暗访,节后严查快处、督促整改的工作机制,锲而不舍、串点成线,以节日风气之变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从查处案件情况看,节日期间,要高度警惕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易发多发问题。违规吃喝老问题、新情况并存,有的到隐蔽场所、内部接待场所吃喝;有的通过伪造公函、拆分报账、虚列开支等方式隐匿吃喝费用;有的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违规吃喝费用;有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吃请或要求管理服务对象买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花样翻新,有的披上人情“外衣”,借操办婚庆事宜敛财;有的通过物流快递、电子手段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妄图“瞒天过海”……以上种种行为既败坏党风政风,又影响社风民风。纪检监察机关要密切关注借过节之机搞“四风”问题的新情况、新动向,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场所、突出问题,强化明察暗访、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对隐形变异问题创新监督方式精准识别,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依规依纪从严从重查处。

  纠治节日“四风”顽疾,既要在查处问题上从严,又要在堵塞漏洞、铲除土壤上发力,实现常态长效。牵住责任“牛鼻子”,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强调纪律要求;对公共财物管理使用等加强审批、监管,不搞变通、不开口子;严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发现苗头倾向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报告。织密制度“防护网”,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节日“四风”问题,督促有关地方、单位深入分析,堵塞管理漏洞、补齐制度短板,问题突出的推动开展专项整治。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既“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充分运用“四风”典型案例特别是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做实以案促学、以案说纪,促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引以为戒、醒悟知止。

  节点就是考点。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守住中央八项规定的铁规矩、硬杠杠,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断涵养浩然正气,风清气正过节。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苗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

2025年06月02日 09:3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杨文佳

  日前,安徽、山西、甘肃、海南等地纪委监委分别通报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再次释放了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节点、严肃纠治“四风”的鲜明信号。端午假期将至,各地要紧盯易发多发“四风”问题,加强监督提醒,从严查处不收敛不知止等顶风违纪行为,开展通报曝光、警示教育,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打出教育提醒、通报曝光、明察暗访、严查快处等“组合拳”,连续140个月公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以一个个节点的紧盯不放,筑起遏制“四风”滋生蔓延的牢固防线,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真变化、增强了获得感。浇风易渐、淳化难归。从监督执纪情况看,“节日腐败”现象并未销声匿迹,纠治节日“四风”问题仍需久久为功,越是临近节点,越要绷紧弦、拉满弓、加足劲。各地要坚持和完善节前教育提醒、通报曝光,节中监督检查、明察暗访,节后严查快处、督促整改的工作机制,锲而不舍、串点成线,以节日风气之变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从查处案件情况看,节日期间,要高度警惕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易发多发问题。违规吃喝老问题、新情况并存,有的到隐蔽场所、内部接待场所吃喝;有的通过伪造公函、拆分报账、虚列开支等方式隐匿吃喝费用;有的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违规吃喝费用;有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吃请或要求管理服务对象买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花样翻新,有的披上人情“外衣”,借操办婚庆事宜敛财;有的通过物流快递、电子手段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妄图“瞒天过海”……以上种种行为既败坏党风政风,又影响社风民风。纪检监察机关要密切关注借过节之机搞“四风”问题的新情况、新动向,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场所、突出问题,强化明察暗访、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对隐形变异问题创新监督方式精准识别,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依规依纪从严从重查处。

  纠治节日“四风”顽疾,既要在查处问题上从严,又要在堵塞漏洞、铲除土壤上发力,实现常态长效。牵住责任“牛鼻子”,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强调纪律要求;对公共财物管理使用等加强审批、监管,不搞变通、不开口子;严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发现苗头倾向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报告。织密制度“防护网”,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节日“四风”问题,督促有关地方、单位深入分析,堵塞管理漏洞、补齐制度短板,问题突出的推动开展专项整治。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既“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充分运用“四风”典型案例特别是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做实以案促学、以案说纪,促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引以为戒、醒悟知止。

  节点就是考点。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守住中央八项规定的铁规矩、硬杠杠,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断涵养浩然正气,风清气正过节。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