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专题 > 正文
 
巴金的两个哥哥:百岁巴老何以恸哭(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10月17日 20:31
一丁
 
 
巴金的两个哥哥:百岁巴老何以恸哭(3)

    
巴金的哥哥李尧林擅长溜冰,图为李尧林在溜冰场上尽兴表演
 
    他的好友,著名散文作家、儿童文学家、翻译家杨苡在《梦李林》中,以细腻的笔触敞开了心扉:

    “我看见他,不止一次在我的梦里,他抱着双臂站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微笑地远望着我向山上走去。我不想详细叙述他身边的和我身边的人,只想说,这是一个令我牢记的梦。还是四年前的梦,那时我整整八十岁。

    现在我已到了碎梦难拾的年龄,如一径落英散落在地上,无法俯身拾起。当我再想到我和李先生共同喜爱的唱片《与我相逢在梦之门》时,我想起在天津留下的四十封信早在1939年日寇进入租界前化为灰烬。在昆明的几十封,却又在重庆柏溪一个破旧的屋顶上荡然无存。即或好不容易留下的几张小照片,他穿着一身白色西装的那种帅气,他的笑容,他的墓地…也都不见踪影。我只保存他听《梦之门》时为我亲笔记下的英文歌词,一语成谶!六十五年来也只能在《梦之门》相遇了!

    因此也只能像展开一幅绚丽的画页,然后再无奈地缓缓卷起,封存,任凭岁月落下厚厚的灰尘,但它在我心中永远闪着奇异的光彩!

    深夜里我反复地说:“等着我吧,我的老师,我的父亲,我的兄长,我的大朋友,我的太阳!”

    这不过是一个老人的月光呓语,请原谅我令人厌烦的絮谈!”

    他的学生,著名化学家,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申泮文,在《深切怀念名师李尧林先生》一文中以崇拜当年偶像的心情回忆:

    “李老师一表人才、衣冠楚楚、仪容潇洒,是青年学生的崇拜偶像。他文化素质高超,大学教授风度,教学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给学生打造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他在1934—1935年给高中毕业班开设了高级英文加选课,绝大部分优秀生选了他的课,终身受益。只介绍—件故事:他给学生选讲了英汉对照的杜甫“赠卫八处士”诗。这首诗本来已是脍炙人口的温馨友谊之歌,由北京大学怪杰教授辜鸿铭英译,译文文字贴切,流利爽口,情真意切,也是传世之作。适逢毕业班学生珍惜多年同窗之谊,读了这篇优美诗歌,简直着了迷,争相背诵,几乎成了1935班的班歌。50年后,1984年南开中学80周年校庆日.1935班老校友30人,提前—年返校纪念毕业50周年。学校特别关照,开辟一批四斋学生宿舍供校友住宿忆旧。夜凉如水,昔日同窗聚首灯下,不约而同地共同凑续起来李老师教的“赠卫八处士”英汉对照诗,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浮想翩翩。李尧林先生已经作古多年,招魂何处,不胜依依!”

    他的学生,中国比较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译协理事、全国外国文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会理事周珏良在《学习英语五十年》中,有相当长一部分是讲述《英语老师李尧林》:

    “李先生的教学法也活泼多样,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他在上课文之前常常读一个小笑话,要我们默写下来,然后口述几个问题,由我们写出答案交上去,由他评阅,他还在班上组织朗诵剧本,曾用过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由学生分担剧本中角色,寓学习于欣赏之中,效果很好。但我所受的这位老师的好处还不止此。他为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只身一人住在学校教师宿舍,我常到他屋子里去,他书架子上放了许多英文的和中文翻译的书,经常谈起里面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也就开始看一些英文翻译的欧洲名著,如莫泊桑短篇小说等。他也常介绍一些和学习语言有关的参考书,如牛津版Vallins著的ABC of English Usage就是他要我学会使用的。”

    他的晚辈,著名神经生物学家,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鞠躬,在《三爷叔》一文中谈到“教我第一次懂得真正的爱是无私而不要求回报的是三爷叔”:

    “在我的心目中,三爷叔是我父亲朋友中最翩翩潇洒的,霞飞坊一百多号楼中没有一个配得上和三爷叔比的。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逐渐认识到三爷叔的风度源自他的品德,为人正直,尊重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教我第一次懂得真正的爱是无私而不要求回报的是三爷叔。我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三爷叔呆呆地望着饭菜不动筷子,强忍着泪水心中极其难过。母亲坐在他对面,非常同情的望着他,竭力劝他爱护自己的身体,多少吃一点。他勉强吃了两口,就回到他三楼房间里去了,多少天以后才逐渐恢复了过来。以后母亲告诉我这事的原因:三爷叔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时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学生,他的妹妹和三爷叔彼此感情很深。但她还有一位爱她的男友,因此感情上很矛盾。其实她更爱三爷叔,但三爷叔觉得那位男士比他年青,处境比他好,如她和那位男士结婚,今后会更幸福,因此再三劝她嫁给那位男士。当时那位男士在美国留学,希望她赴美完婚,她面临痛苦的抉择。她来到上海和三爷叔相会,割舍不断的情!仍然是那份爱,那份劝说,相爱而又为爱而分离!那天三爷叔送别了他深爱的女孩走上赴美的旅程,甘心默默地承受煎熬。我深信如果三爷叔以后得知他心爱的人生活得还比较幸福时(但愿如此)他心中会感到安慰的,毕竟爱一个人但祈她的幸福而别无他求。”

    长期从事天津地方史研究,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赏析》等的张绍祖,在《巴金三哥在“南开”》中,讲述了李尧林在南开中学教授英语的许多故事,其中,提到了:

    “抗战前,何其芳同志曾在天津南开中学教语文,他所撰写散文集《画梦录》曾得到巴金的赞许并获奖,就是经过李尧林老师推荐的。”

    除了李尧林的学生、朋友,其他了解李尧林的人也写了纪念文章,有李尧林胞弟纪申的《人生不过一场梦》,侄子李致的《带来光和热的人》,还有《零忆集锦》的作者等等。

    在他们的笔下,讲述着一位生活在旧时代学者感人的故事。他们与巴金一起,描述了李尧林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了令学子众口一辞,用敬佩的语言称道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留下的七篇译作。他还得过燕京大学的最高奖励—金钥匙。他的溜冰花样,也令学子们惊叹不已,一位出生在四川的青年,在天津的“溜冰场上一个人去滑他的“花样”——倒滑,侧滑,外滑转圈……悠然自得”。他还喜欢音乐、拉小提琴(自学)、唱歌、打网球、看电影、听音乐会、听唱片……可是,由于他承诺了要负担成都老家的十几口人生计,有限的中学教师工资是无法两全的。他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连爱情生活都放弃了。他们将三哥李尧林崇高的精神境界展现在世人面前。

    巴金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作家,他的真情打动过那么多的读者。当他带着遗憾或者痛苦躺在病床上时,他希望他两位兄长的人品、才华、学识、以及对巴金的影响,可以被多一些人所记住,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故事仍然鲜为人知。这些不应被遗忘的史实,正在逐步被尘封。

    现在的社会,人情越来越淡薄,而人品也越来越多元化,巴金的遗憾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兄弟之情。如果巴金的读者能更多地了解他的两位哥哥,巴金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今年,是李尧林逝世六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的两个哥哥》。同时,为积累文化,再版了李尧林(笔名李林)的译著。译著合—为《李林译文集》两集。


1,2,3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