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断电民生急 中国建筑国际义工队昼夜抢修

2025-07-30 10:30 来源:中国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温断电民生急 中国建筑国际义工队昼夜抢修

2025年07月30日 10:30   来源:中国网   

7月28日凌晨2时49分,香港土瓜湾益丰大厦A座4楼的一户居民,迫不及待地按下厅灯,暖白的光线照亮房间。整栋楼200余户居民终于在33小时的停电后,等来了电力的恢复。

3时41分,C座也通电成功。400余户、近千名居民家中的灯光依次亮起,现场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明亮的灯光下,来自中国建筑社区应急义工队的电工师傅们,他们满头大汗的笑脸,成为黎明前最动人的风景。

高温停电的煎熬

7月26日傍晚,香港益丰大厦A座的居民未曾料到,一场因水管爆裂漏水引发的停电,竟会持续如此之久。这座已有58年楼龄的砖混老楼,在夏日的闷热中化身蒸笼。A座2楼护老院里,20位行动不便的长者只能围着三台小电扇纳凉。对这些移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断电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一位居民说,家中停电后,她前一晚已到附近临时庇护中心过夜。次日中午返回时,家里“又焗(闷热)又黑”,不得不到空气较流通的走廊吃饭。她准备了手提风扇降温,但担心电力很快耗尽,只敢调节到最小风力。临近午时,居民们发现,10多名身着蓝色工装和白色义工背心的人正背着工具箱走入楼道—— 中国建筑的社区应急义工队赶到现场紧急救援。

全力以赴的决心

面对电力抢修的难题,中国建筑社区应急义工队特地派出了机电专业义工队。参与抢修的傅强表示:我们起初是响应香港发展局紧急物资需求清单而来,但没想到现场的困难远超预估。由于机电专业是我们的专长,义工队不仅要完成下达的任务,更要全力以赴解决所有的困难!公司对此非常支持,立刻和发展局沟通,我们用充分的人力和充足的物力彻底解决问题。

然而,抢修之路很不容易:由于楼龄老旧,施工前安全排查耗时耗力,很难找出停电的原因;原有供电系统严重老化;狭窄的作业空间里,温度堪比烤箱;机械运行受限,电动工具派不上用场,全靠手搬肩扛。义工队只能将一人多高的沉重电缆卷竖立起来,慢慢地向前滚动。一个超过5吨重的电缆卷,需要6名队员弓着腰,每挪动几米就需换手接力。

买不到适配老楼的电箱?电工师傅们就蹲在地上,用铅笔在木板上比画电箱尺寸,再现场裁铁皮。“旧楼的墙不规则,买不到现成的,差一厘米都装不上。”负责制作的年轻义工抹了把脸,把鬓角的汗珠甩到了铁皮上,他笑着说,“下午到现在我喝了8瓶水,愣是一晚都没去过厕所——全变成汗蒸发了。大家都馊了,互不嫌弃。”

有经验的老电工,光着头任凭汗水流进眼睛,手里的动作却稳得纹丝不动。饭盒在角落放得变了味道,汗水一遍遍地湿透了工装,再被体温烘干,析出层层盐霜。

抢修到凌晨一点,一直陪着施工的街坊爷爷也不忍心,直劝道“这么晚了,明天再做啦”。更有深夜探访的居民小声感慨,“幸好有中国建筑。”

守护民生的力量

28日凌晨3点41分,随着工程师一声“送电”通知,C座也完成了电力抢修,实现了通电。祝伟俊专注地盯着电表上的数字,直到确认电压稳定才松了口气。这位67岁的资深工程人,膝盖劳损甚至需要日日理疗,却坚持和年轻义工们一样,在现场站足了十几个小时。现场施工方案复杂,更涉及与机电署、电力公司等多方的沟通与合作,从人员调配到让各个工序无缝衔接,祝工都要亲力亲为,才能放心。

通电已经成功,义工队还是不收工——抢修队一定要留守。“旧电路禁不起折腾,要多维护一段时间,等供电稳定了才可以放心”。

对此次义工队的抢修,香港特区民政事务总署发文感谢。香港特区发展局副秘书长陈志豪更连夜抵达现场,慰问义工队。他表示,周日能调动这么多专业人手,全香港只有中国建筑能做到。“多谢中国建筑,你们是不确定中的确定力量。”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副总裁黄江表示,当初组建这支义工队的初衷,就是为了辅助香港社区应急救援体系。“未来,我们会持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把社区义工队打造成更专业的民生守护者,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