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乌海市典型案例整改工作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乌海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突出以来,乌海市深刻警醒反思,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即启动集中整治工作,聚焦问题整改,拉满状态、合力攻坚,分阶段压茬推进各项整改整治任务落地落实,集中整治取得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发布会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乌海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突出以来,乌海市以高位统筹为驱动,迅速形成整改整治强大合力。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通过官方新闻媒体曝光环境污染反面典型案例46期、问题48个,通报整改整治“慢粗虚”问题10起。建立群众反馈问题“呼叫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迅速办理、及时回应。加强行刑衔接,政法工作专班建立6项制度机制,通过行刑衔接,共调查侦办线索38条,已刑事立案10起(破案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给予行政处罚1起、行政拘留1人。强化纪法衔接,一体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问题“查改治”工作,从严开展追责问责,已免职和终止试用期县处级干部11名、科级干部17名;环保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立案7件、8人,留置6人。
结合典型案例通报问题,乌海市第一时间设立矿区、园区和道路交通3个现场组,聚焦重点、攻坚破局。结合“五区一河”实际增设城区、农区、湖区河道3个现场督查组,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通过有力的集中领导体系把生态环境治理抓成常态、抓出成效。同时,以通报问题为重点,不折不扣推动整改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典型案例通报的13个问题企业共涉及83项环境整治任务,已完成整改82项(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考虑到剩余1项整改任务受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进度限制,待改造完成后迅速整改到位。
针对8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滞后问题,组织召开焦化企业负责人见面会、焦化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及超低排放改造推进会,解读宣贯焦化企业全流程环境整治标准。选派4名处级干部驻厂督办,督促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建立健全“专家帮扶”工作机制,成立由17名行业专家组建的专家库,“一对一”对口帮扶指导8家企业推进改造。目前8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总体完成率为62%。
督促广聚、君正严格履行产能置换主体责任,积极推动相关企业以市场化方式优先在乌海市及周边区域内置换,同步开展在全国范围内置换焦化产能的准备工作,工信部门已协同相关区政府与云南、天津、河北等地进行初步接触,并督促相关企业进行实质性接洽。坚持从严执法监管,重点对全市露天煤矿、非煤矿山、洗煤企业及20家涉气企业排查400余次、累计发现问题322个,已完成整改193个、正在整改129个。
乌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董艳云在发布会上表示,在自治区的指导帮助和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特别是全市上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抓环境保护的氛围更加浓厚。在“五区一河”系统治理、道路交通等领域集中整治行动中,一批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在制度机制健全上也取得明显进展,整个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体系、制度框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各个方面的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开展。
“不过就整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来讲,这些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这项工作进行到底,继续坚持思想不松弦、整改不松劲,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整改全过程各方面,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董艳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