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拍摄的四平市玉米主题街区。这条街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娱乐、文创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玉米产业集群效应,已成为市民游客品尝四平玉米、了解玉米文化故事的“打卡地”。

7月9日拍摄的四平市梨树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四平享有“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称号,这里的生态资源优势,造就了鲜食玉米“香、甜、软、糯、嫩”的优良品质。

7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工作人员在分析黑土地土壤成分。该实验站依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以长期田间实验攻坚黑土地保护难题。

7月9日,四平市梨树县后房村村民在采摘蔬菜。梨树县积极挖掘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7月9日,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在检修农机设备。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当地不断打造“梨树模式”的适配利器。

7月9日,观众在位于四平市梨树县的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参观。作为全国首家专注于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黑土地的演变过程及黑土地保护的经验做法。

7月9日,科研人员在查看玉米植株长势。当地通过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梨树模式”,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增强,粮食稳产增产。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在四平市梨树县,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前些年,黑土地在高产丰产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对此,梨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出以少耕免耕、秸秆覆盖还田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了土壤扰动,还有利于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减少侵蚀,稳产增产效果明显。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四平市积极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示范引领,强化技术推广,强化日常监管,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面积逐年增加。2024年,四平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622.9万亩,基本做到适宜地块全覆盖。今年,该市坚持以科技助力保护性耕作创新发展,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推进“梨树模式”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四平市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3.76等,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等级,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等级。2024年,四平市粮食产量达98.02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21年连丰”。当前,该市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黑土地保护工作力度,奋力向百亿斤粮食产量目标迈进,力争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赵 晶 马洪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