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AI飞入寻常百姓家!北京12万居民将“刷脸”入住公租房

2018年12月28日 10: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记者杨学聪 通讯员葛江涛)近日,随着人脸识别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北京部分公租房住户开始“刷脸”进出社区和单元楼门。记者从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简称北京市保障房中心)获悉,人脸识别系统后台的数据库中已采集租户及同住人面部信息10万余条。在启用该系统的社区,陌生面孔将被拒之门外。

  北京市保障房中心党委副书记王磊表示,保障房中心已完成47个项目的设备安装和部署工作。预计2019年6月底,人脸识别系统将覆盖所有已运营项目,帮助12万余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新上线的人脸识别系统一方面防止陌生人尾随,在确保公租房住户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在防止转租转借、确保社会资源公平利用中立起一道“防火墙”。

  日前,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转租、转借行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落实产权单位管理责任、强化管理部门监管职责、加大督导和联合惩戒力度、严打中介机构和网络平台违规行为、加强技防手段应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以期建立和完善公租房使用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求纳入北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项目应全面采用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等技术,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措施与门禁系统的结合,将非承租家庭人员阻挡在小区出入口或者单元楼门禁外。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的阅园四区,是保障房中心人脸识别系统的试点项目。小区的两栋楼房中共有760套公租房,“刷脸”闸机在2018年11月初正式上岗。租户梁女士表示,“‘刷脸’就能开门,比带门禁卡方便多了。”除方便开门,“刷脸”系统开启后,小区里的陌生人明显少了,烦人的小广告也不见了。

  据了解,按照是否为独立管理的公租房社区,人脸识别系统目前分为三种类型:独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区在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身份证验和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尾随进入社区;非独立管理的公租房社区则在单元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与原有对讲门禁系统集成,确保公租房住户可以便捷地出入;此外,对于在同一单元内不能独立管理的房源,会采用指纹锁设备进行管理。

  与试点时相比,现在上线的人脸识别系统变化较大,从被动记录和留痕变为主动识别和授权,“原来只是记录进出人员的数据,现在则必须通过人脸数据库的对比和验证,才能打开门禁系统。”保障房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单振宇介绍。通过与小区或者单元楼门禁的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每个出入人员都有迹可循,在拒绝陌生人私自访问的同时,为小区配备访客登记系统,以确保访客的信息可以追溯。

  单振宇说,基于大数据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系统将对进入小区的人员与已采集的租户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判断和分析进出人员是否为正常住户以及同住人员。此外,人脸识别系统所收集的数据,在对承租人进出和房屋是否闲置等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能对园区老年住户进行特殊照顾,比如独居老年人一定时间未在园区出入,信息中心会将该项数据反馈至公租房管理项目处,项目处随即开展有针对性的入户走访,以确保独居老年人的起居安全。

  遵循“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保障房中心公租房运营管理中心将加强人脸识别系统的后期运行管理,在提高技防的同时,提高人防的警惕性。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时芝兵表示,各项目已做好加强管控的准备,确保技防设备充分发挥作用,“人脸识别设备自身具有一定时间内的录像功能,针对恶意损毁等行为,会留下现场证据,以备事后进行查处。”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是北京市属大型国有企业。7年来,着力打造了投融资管理、建设收购和运营管理3大平台,已经成为北京市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建设的主力军。作为北京最重要的公租房持有主体,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持有的公租房项目达76个,房源共计10万余套,截至2018年11月底,已经投入运营的公租房项目达到57个,可配租房源共计6.4万余套,已入住家庭总数超过5万户,帮助12万余居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