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创新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2017年02月04日 0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常艳军

  在云南宾川县平川镇东升行政村来根泥自然村,县农村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为当地群众办理贷款业务。 (云南银监局供图)

  【经济日报·热点聚焦】2016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找准扶贫资金需求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行精准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银行业通过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探索“政府+承接平台+贫困户+银行”“政府+富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等贷款模式,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古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丹洲镇丹洲村的贫困户,这两年他借助丹洲镇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的东风办起“农家乐”,但因为缺少资金、条件简陋,一直发展缓慢。在得到三江县信用联社以优惠利率提供的信贷后,古勤的“农家乐”接待能力大幅提高,年收入达12万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我国银行业推动金融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2016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找准扶贫资金需求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断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度。

  对接贫困户需求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对象也要精准。银行业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户经济和信用档案,通过农户信用信息和扶贫信息的结合使用,让扶贫贷款得以精准投放。

  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余军说,福建农信系统依据贫困人口数量,逐户摸底调查,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贫困原因以及有没有脱贫项目、贷款需求等,然后逐户建立信用档案,为脱贫贷款发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数据显示,福建省贫困人口信用建档率到2016年8月末已达99.3%。

  另据了解,广西银行业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金需求,大力发展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切实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甘肃银行业则推出总规模为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贷款对象是甘肃省建档立卡的97万贫困户,每户贷款额度为1万元至5万元不等,按年结息,甘肃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用于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云南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推进小额扶贫信贷方面,他们确定了主办责任银行,通过主办责任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开展信贷调查,增进扶贫信贷的精准度。

  不仅如此,银行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精准帮扶。“福建农信系统推出了直贷、‘1+N’、结对帮扶、无偿捐助等模式。”余军说,直贷是信用社创新信贷产品,直接贷款给贫困户,用于帮助其发展生产;“1+N”模式是通过贷款给1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间接带动多个贫困户脱贫。

  借助互联网技术,依托电商平台支持贫困农户发展成为银行推进金融扶贫的手段之一。据悉,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在其融e购平台上线,帮助其扩大销售渠道;中国农业银行目前也已在部分贫困县等上线“e农管家”平台,“e农管家”是专门针对农村超市和县域批发商打造的“三农”电商平台。

  明确支持重点

  对于大多数贫困地区来说,基础设施落后是具有共性的“穷根”,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云南银行业扶贫开发贷款余额为348.35亿元,重点支持了农村路网以及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农村基础水利和电力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改造等项目,并把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和发展乡村旅游业、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结合起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广西银行业针对交通出行、水利建设、电网改造升级、城乡一体化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加大投入力度,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行长刘喜峰说,调研发现,要想快速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修路。比如一个贫困村,要改造一座危房,路不通建造成本是10万元,路通了只要7万元;一些农户养的猪,如果没有修路,中介收购价是1000多元,路通后同样的猪农民可以卖到3000多元。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银行业着力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如甘肃银行业重点支持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牧、玉米制种、酿酒原料等富民特色产业,探索“政府+承接平台+贫困户+银行”“政府+富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等贷款模式,推动产业扶贫。

  做好风控稳步推进

  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还需做好风险控制。“贫困农户多从事于农业领域,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款能力和资金流动性较弱;不少农业企业欠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风险高,信用风险较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说,银行可与保险、担保公司等合作,分散涉农企业的风险;创新业务模式,如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的模式,降低单个农户的创业风险;同时,不断完善银行扶贫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

  据了解,广西银行业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方式,给贫困农户增信。云南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银行做好金融扶贫风险控制不仅要精准放贷,也要精准管理,需强化贷款审批,加强贷款的贷中和贷后管理,保证专款专用,防止挪用。

  而且,监管机构也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银行合理确定扶贫项目贷款和扶贫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并对扶贫开发作出尽职免责安排。

  据了解,当前,银行业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一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部分贫困户虽然脱贫致富愿望强烈,但对于如何脱贫想法不多;银行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想办法、出主意,助其勤劳致富的意识还不强,同时贷款产品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府部门配套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基金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业担保体系和政策性保险配套尚不健全等。

  记者从贵州银监局了解到,贵州银监局下一步将督促银行继续联动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认真核实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开发项目等基础资料,加强信息共享;引导银行合理调整扶贫信贷政策,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加大对特色产业等的支持力度。(经济日报记者 常艳军)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