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强军梦护卫中国梦 习近平这样守卫国家安全

2016年02月14日 10:30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这是习近平将军旗授予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政治委员郑卫平。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 李拓)2016年1月,中国第一次以拥有五大军种国家的面貌亮相全球。一个月后,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建立,并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自此,中国军队“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体制的全貌清晰呈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军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青年网“习大大+”工作室梳理发现,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做过多次重要论述。

  铸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

  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要筑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

  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强调,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

  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当时的广州战区考察中表示,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

  2013年两会,习近平出席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他再次指出,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中,听党指挥、看齐党中央成为习近平要求全军做到的首要标准。

  他强调,各战区要毫不动摇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原则,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指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发表重要讲时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要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动员全军和各方面力量,坚定信心、凝聚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强军之路如何走,习近平的答案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并强调“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强军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梦包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2016年2月1日,随着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的建立,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人民军队自此向大军区体制告别。

  习近平发布训令指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是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进展,对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而在此前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习近平也在训词中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