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巡礼:新世纪的大庆精神大庆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党建巡礼:新世纪的大庆精神大庆人

2007年09月25日 16:24   来源:新华网   高欣 王淮志 范迎春


  “百年油田不是神话,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这就是大庆人持续创新、顽强拼搏、矢志谋求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创业精神

  一座“退休”的井架屹立在采油二厂。这是当年铁人们靠人拉肩扛立起的井架,犹如丰碑镌刻着“创建百年油田”几个大字,旁边是铁人率领1205钻井队打下的第一口油井。

  这口年近半百的“文物井”,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为共和国的经济命脉输入新鲜“血液”。侧耳倾听,管线里油液澎湃的流淌声仿佛回放着铁人的铿锵话语:“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几十年风雨兼程,大庆人的创业激情从未泯灭。面对新形势,他们更是把创业与创新融为一体,一心谋求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作为采掘型企业,经过40多年高速开发,资源储量递减是不可逆转的现实。2003年,大庆原油产量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后首次调减至5000万吨以下。

  大庆红旗还能打多久?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巴库”?一时间,巨大的舆论压力袭来。如何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决定着油田未来的命运,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这就是大庆人给世界的答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普描述了“百年油田”的创业前景:到2010年,油气当量稳产4200万吨以上,2020年油气当量稳产4000万吨以上;到2060年开发百年时,大庆油田将依然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在世界石油工业史上,许多与大庆同等规模的油田都是昙花一现,仅能保持一二十年高产稳产,“百年油田”岂不如同神话。

  大庆人的“底气”由何而来?

  油气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和根基。王玉普对此信心十足:目前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油田还有几十亿吨有待探明和发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已探明的部分中还有30多亿吨剩余储量。

  “百年油田不是神话,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曾玉康说。

  大庆人二次创业的宏图可以从外部市场开拓中略见一斑。以往,大庆油田一直都是“坐地经营”,到上世纪末,外部市场的产值还几乎为零。

  2001年春天,曾玉康率领工程技术队伍来到河北一家油田。“我们是来找饭吃的。”曾玉康开门见山的一句话令对方领导震惊。大庆是他们心目中的“老大哥”,而对掌门人曾玉康,他们更是仰慕已久。

  曾玉康解释说,随着油田的发展,特别是改制重组后,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吃不饱”。此番前来,是参加你们油田改造工程竞标的。此后,凭借技术、装备、人才的优势,大庆“铁军”在这家油田连年承揽关键项目,被甲方誉为“免检工程”。

  凭借过硬的实力,大庆的路桥建设队伍开赴辽宁,参加沈大公路改扩建工程,被树为“样板”;在西安,大庆建筑队伍被奉为“座上宾”:大庆油田信得过,我们一百个放心!

  6年来,大庆油田300多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已经进入全国29个省市、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收入上百亿元。

  走出去为大庆人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01年7月,GW58钻井队开赴委内瑞拉承担作业任务。这是大庆油田第一支闯出国门的队伍。在那里,他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人一天喝掉5公斤水,却排不出一泡尿,打出了世界顶尖级钻井速度,实现了铁人“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

  “走出大庆,我是大庆人;走出中国,我是中国人。”2005年,大庆油田在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首次独立勘探开发3个石油区块。当地一家报纸报道:“在蒙古的草原深处,飘动着许多红旗,那是中国铁人的旗帜。”“他们的精神和干劲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蒙古人。”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