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网络平台“开盲盒式”扣费,“钱小”事大
新华社记者阳娜
近来,共享单车骑行“被超时”成为消费者的槽点,有的骑行结束关锁后仍被系统通知“数小时未锁车”,有的免费时长内的骑行却“被超时”扣钱。因为涉及金额少、嫌麻烦,消费者往往选择不投诉,也有因投诉无果而“认栽”,网络平台上这类“套路”让不少消费者坏了心情。
骑行“被超时”、取消打车订单被扣费、免费套餐被扣服务费、自动续费无事先通知……网络平台“开盲盒式”扣“小钱”的情况不在少数。“钱小”并非“事不大”,网络消费中要把消费者的体验当回事,以真诚共筑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才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赖。
“被超时”“被扣费”等花样,看似精明的变现策略,实则侵蚀了消费者信任。一方面,套餐满减、会员卡规则等往往有着复杂的计费方式,让人眼花缭乱、陷入困惑,甚至不明所以地交了钱;另一方面,对智能系统高度依赖让用户误操作撤回难,也让扣费纠纷成为投诉的高发地。网络消费同样需要以人为本,客户服务要充满人情味,需充分理解消费者诉求,秉持用科技改变生活的长远愿景,而非短视地榨取蝇头小利。
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设置隐蔽的收费陷阱,而在于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让用户自愿续费。增强公众的网络消费信心,重在优化消费体验。网络平台应当履行好自身职责和义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条款等进行自查自纠,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升平台收费透明度,在扣费规则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消费者退订自由,以具体可操作的条款共促更健全的消费服务软环境。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离不开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小事”聚少成多也是影响消费环境的大事,要用更大强度、更多智慧的监管执法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信用消费体系,剔除影响消费体验的不利因素和掣肘环节,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市场更加繁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