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1日电 题:“劳动者在哪,工会驿站就开到哪”——天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温馨港湾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宋瑞
手机充电、休息如厕……正午时光,完成一轮片区配送的邮政快递员庞晓,常会步行5分钟来到天津市河西区职工服务中心工会驿站,享受一段惬意的休憩时光。
“劳动者在哪,工会驿站就开到哪!”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密松说。面对近年来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的快速增长,天津因地制宜陆续建成6015家工会驿站,用精准贴心的服务温暖广大劳动者。
智慧赋能:“让劳动者享受便捷服务”
走进小围堤道旁温馨的工会驿站,庞晓掏出手机,熟练扫描智能柜上“免费饮水”的二维码。滴声过后,柜门弹开。一口温水入喉,冲淡了他一上午的忙碌。
不仅能便捷饮水,智能柜里有手机充电、急救药品、针线包、打气筒等一批实用物件,还有火腿肠、方便面等食物用于应急。
河西区职工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站长马瑞介绍,这处工会驿站主打“智能化+自助式”特点。后台能实时统计劳动者对各种功能和物品的使用率,工作人员会按需提供服务。
“这里24小时‘不打烊’,劳动者需要紧急帮助时,工会驿站就能发挥功能。”河西区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宇说,河西区已建成60个数智工会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温暖的港湾。
天津上线驿站云端服务,联合平台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知晓工会驿站就近分布。“过去送完单只能找楼角旮旯待会,大风、降温了很难熬。现在找到邻近的工会驿站休息,真的很方便!”25岁的外卖员李丙国说。
因地制宜:“建到劳动者心坎上”
中午送餐高峰过后,南开区时代奥城商圈的工会驿站里,常见到外卖员休憩的身影。
这里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户外劳动者常用电器一应俱全,屋内的沙发、桌椅由爱心企业和物业捐赠。
完成午餐送单的外卖员张胜方常来此热饭,“冬暖夏凉,能在这儿吃上热乎饭、喝上热水,还能给手机充电。这些看似很细小的服务,我们很需要。”
南开区总工会副主席陈俊伟说,该商圈是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的聚集地,工会将曾经的物业用房因地制宜改造为驿站,使其成为服务劳动者的最前站。
工会驿站的建设不拘泥于面积,不束缚于设施,通过因地制宜服务劳动群体。在商业“热圈”,流动车、智能柜、爱心亭等“小快灵”驿站随时服务新就业劳动群体;在旅游“热域”,驿站与游客服务中心结合,提供寄存行李、免费充电饮水、共享雨伞等服务;在司机“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等经过提升改造,建设115个工会服务司机之家……
“我们在劳动者聚集地、工作区域、行经路线上密集布点,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质建立工会驿站,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建到劳动者的心坎上。”密松说。
双向奔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工会驿站贴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做法,也感染了不少头部平台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双向奔赴。
美团天津工会是美团在总部型城市外成立的首家工会,已有500多名会员。美团天津工会主席李尚龙介绍,公司将共享充电宝等服务下沉进驿站,供户外劳动者免费使用。
在天津市总工会的支持下,美团、京东、饿了么、滴滴等17家在津平台企业及其合作商、代理商建立工会组织,为职工提供权益保障、大病救助、困难帮扶等多维关怀。
“工会是职工最可靠的‘娘家人’。”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张秀强说,天津有2663家新就业形态建会单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74.61万人,驿站更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还主动融入城市,为建设美丽城市贡献自身力量。
“天津好人”万海波是一名中通快递员,日均派送500件快递。他利用工作中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优势,协助居委会及居民发现及化解了众多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如今,万海波所在的“益锋小哥”志愿队有20余人,一年上报办结380多个社区隐患。
“工会驿站以‘小服务’‘小善举’展现城市温度,最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密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