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村如何建成了特色果业村?丨“厦门实践”调研行

2024-01-29 10:45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干旱村如何建成了特色果业村?丨“厦门实践”调研行

2024年01月29日 10:45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本是地处“风头水尾”区域的干旱缺水村,却如何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1月23日,在厦门市翔安区大宅村,记者了解到了当地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大宅村位于草木葱茏、人文古迹众多的香山脚下,由大宅、后宅、陈坂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子里的屋后道旁,随处可见一片片火龙果田。只见一丛丛火龙果树排列整齐,形似仙人掌的叶片宽大肥厚、绿意盎然,树下掩藏着智能滴灌管道,田地周边沟渠环绕、渠水清澈潺潺。

  “我们这片农村本来的传统是种胡萝卜,但是随着灌溉条件好了,生态环境美了,我们根据市场情况大胆发展起了火龙果种植产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以前在外打工、后来返乡创业的村民陈海云告诉记者。

  她如今的身份是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里通过将污水治理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机结合,构建起了污水固废全利用零排放体系,现在的大宅成了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陈海云说。

  目前,大宅村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400余亩,年产值4500多万元。此外,大宅还充分开发火龙果生态资源,研发出了酒、面、馒头、果干等10余种火龙果衍生食品。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也卓有成效,每逢火龙果成熟期,市民游客慕名而至,采摘、品尝火龙果,特色民宿十分红火,还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翔安区具备改造条件的320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提升治理,做到污水零排放、全利用。”据厦门市翔安区市政园林局局长李虎平介绍。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水务处处长李志钦告诉记者,近年来,厦门市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率先在福建省探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全链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小、散、乱、污”畜禽养殖废水、农业灌溉用水、沟渠水塘等水体的系统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周边流域和海域水质环境,让农村风光更加秀丽、产业更为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大面积换种经济价值更高、味道更好的‘燕窝果’,小小火龙果经济也要不断迭代升级,欢迎你们来品尝游玩。”陈海云热情地招呼说。(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贺浪莎 王琳 刘春沐阳)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