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国家战略目标,也是民众心之所向。时逢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世界发展的时空坐标中找准定位,敏锐把握时代脉动,弘扬中国精神,是促进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
弘扬中国精神是塑造国家形象的现实选择。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的外在展示,本身蕴涵着一国的硬实力及软实力,是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新媒体的兴盛,国家的内外形象正在以更新、更快的方式被塑造,党员干部要增强主动的公关意识,先于民众而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国家形象。标识是形象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精气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符号,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有的精神标识,是为国家形象建设赋予生命、赋予个性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精神的世界影响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注重提炼中国传统文中的代表性元素,提炼出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发现中国精神的智慧之光,激活独特的国家形象。
弘扬中国精神是促进国家认同的有力抓手。国家认同是一种精神认同,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精神认同是维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的价值观,是对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依恋。新时代,面对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常态,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增加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综合国力、富国强邦的迫切需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中国精神促进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协调发展关系、促进协同发展,坚持以中国精神坚定维系国家认同的主导性地位,发挥中国精神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弘扬中国精神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有效途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纷繁复杂的历史磨砺和无数困境挫折的严峻考验,孕育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鲜明的民族性格和坚定的民族自信。民族自信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包含着一个民族在精神上从自省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全部过程,不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无法理解民族自信的丰富历史内涵。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精神遗产,与民族自信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性和高度的契合性。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被时代赋予新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内涵,在实践的沃土滋养中成为历史传承、民族赓续的最好载体。(杨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