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2019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论坛嘉宾热议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9年05月21日 07:51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朱磊 张雪 崔国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亮点纷呈。在“2019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论坛”上,与会嘉宾畅所欲言,认为推动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要不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曲凤宏:

  大数据将重构信息产业格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大数据也将重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曲凤宏说。

  曲凤宏表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并加速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涌现出了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

  曲凤宏表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儿、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大数据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大数据产业应用,担负着从大数据中挖掘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使命,大数据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等方面意义重大。曲凤宏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开拓思维、共享成果,为加强大数据在重点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促进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创新,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 磊)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范照兵:

  加快大数据产业创新合作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论坛堪称盛会,必将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加强大数据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合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范照兵说。

  他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大数据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数据时代已经真切而清晰地来临,并日益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范照兵介绍说:“河北加快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们全力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与京津冀在交通、医疗健康、旅游、教育、环保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和协同创新,华为廊坊云基地、中国联通廊坊云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相继建成投用,彰显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力量。当前,河北省数字经济、信息产业、智能城市建设等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范照兵表示,加快大数据产业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一篇潜力巨大、前景光明的大文章,也是一篇应该做好,也能够做好的大文章。河北省将继续主动加强协同合作,有效实现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优势互补,推动实现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加快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

  通过立法明确数据权属关系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正在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关系,在新的生产关系中数据无疑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目前,主要问题是数据权属问题在理论上没有统一、完整、通行的定义,数据从法律上没有被赋予资产的属性,所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交易权、享有权没有被相关的法律充分认同和明确界定,特别是国际社会没有形成共识和通行的规则。”陈智敏说,这个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陈智敏建议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尽快研究数据权属问题,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在大数据权属关系中的地位,制定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数据确权法律和制度。

  一是通过立法或是司法解释明确数据的权属关系,为大数据安全奠定法律基础。对关乎国家安全的数据要确定主权和管辖范围,对关乎个人隐私的安全数据,应该结合民法、物权法等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

  二是推进大数据安全标准化工作,否则很多数据将成为一堆垃圾。应尽快建立标准工作,制定数据的分类、分级标准,为等级保护数据的制度提供科学基础。

  三是完善数据价值评估体系和数字交易制度,为建立安全、平等、合法的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在保障数据主权基础上倡导国家之间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作,尊重网络主权,推动建立共享、共治、安全的全球网络体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 磊)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林跃然:

  数字经济需要创新引领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大势所趋,中国的数字经济也在持续快速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31.3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20.9%,占GDP比重34.8%。”林跃然说。

  林跃然表示,数字变革需要创新引领,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就要不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产业在工业、交通、金融、物流、商贸、电信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林跃然提出四项建议:一是推动三地信息数据开放,对接、共享,打造京津冀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大数据协同。二是继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向传统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拓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三是紧紧围绕“数字中国”战略,加快5G商用步伐,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设施建设。四是推动大数据人才、技术、管理等对外开放合作,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多层面国际大数据创新合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 磊)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

  抓住数字机遇升级实体经济

  “大数据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张新红开门见山地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数字经济重新定义了一切,纯粹意义上的“实体经济”将不复存在。“拿农业来说,与农业相关的各个生产要素,以及每一个要素的运转过程,未来基本上是都要建立在数字化之上。工业也是一样,至于服务业的数字化也是如此。”

  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有一句话,叫“万物源于比特”。张新红表示,一旦把所有的事物变成0和1,机器就可以识别、捕捉、认识,并将其转化成有用的数据、有用的信息、有用的知识,最后形成智慧,这就是数据的价值。所谓数据赋能,机器可以帮助我们把所有的变化全部捕捉下来,所有的规律都有可能被发现。“如果所有的过程都能够数据化,那么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大数据到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什么好处?张新红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数字机遇。“因为有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把它们结合起来就会发现玩法同以前完全不一样,一下子可以用全社会的资源来完成你想要得到的服务,解决过去很难解决的问题。”他认为。

  “万物源于比特,所有能数据化的都将数据化;应用才是正道,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数据驱动一切,基于数据的产业变革才刚刚开始。所有人都有机会!”张新红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白津夫:

  数字化是扩大就业新引擎

  不久前刚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数字经济推动就业年均增长7.2%,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70%;2018年数字经济领域创造就业岗位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白津夫认为,这意味着数字化是扩大就业的新引擎。

  白津夫指出,数字经济拉动就业体现出了几个新特点。第一,数字经济是就业友好型创新,创新本身就存在对劳动的替代,创新排挤就业是不争的事实。但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远远大于排挤就业,所以数字经济就业友好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优化了就业结构;第三,在数字经济领域容易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收益率相对较高;第四,关联就业突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组织化就业程式,按需就业、按兴趣就业、按时间就业成为常态,这些富有特点的就业重新定义了就业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以互联共享为原则,以小规模定制为特点。围绕这个特点,要形成新的数字思维,用数字思维来指导变革。”白津夫说,数字有无限的张力,数字经济有无限的活力,要利用数字化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毕奇:

  5G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移动通信已经从1G走过了4G,当下正朝着5G发展。

  毕奇表示,当前5G有三大应用场景。一是大带宽和高速率场景;二是海量连接场景,主要是物联网;三是高可靠低时延场景。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有潜力把智能和工业结合在一起,对数字经济产生更大价值。目前,中国电信已经与全国200多个伙伴合作,聚焦5G在十大行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其中一个方向。毕奇介绍说,中国电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雄安实施了智慧治水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5G应用,毕奇认为5G将会推动5G产业链上下游健康发展,电子产业更上一个新台阶。例如,对于芯片的密度,3G是65纳米,4G是28纳米,5G时代是7纳米。密度的更迭将带动设备、器件、算法及设计创新。

  5G技术将给互联网、物联网和垂直行业带来全新的商机。毕奇认为,通过5G的推动,河北省的“大智移云”计划有潜力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高科技产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艾邦成:

  为航天技术插上“想象的翅膀”

  “航天与大数据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话,虚拟数字已经形成了一个数字世界,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同等重要。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航天技术插上‘想象的翅膀’。”艾邦成这样形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航天技术的推动作用。

  在艾邦成看来,大数据必须要有人工智能基于高性能计算平台经过处理才能形成有效应用,这三个是相互支撑、相互发展的共生关系。“人工智能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表征,早期我们用纸张,用计算机,现在用人工智能,它向商业行业渗透,也渗透到了自然科学领域,未来会创造大家想象不到的空间,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进步,同时也带来研究模式的巨大改变,甚至变革”,艾邦成说。

  计算机在过去改变了飞行器设计发展的历史,1980年以前飞行器都是通过地面试验和理论研究作为设计主要支撑,1980年之后发生了转折,引入了大数据计算作为技术手段,这主要归功于芯片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且仍在飞速进步。飞行器永远追求更高、更快、更远,从早期莱特兄弟的低速飞机,到现在超音速飞机,再到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两小时飞遍全球,实现这个理想,按照传统路径会很久,但也许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比如,减少飞行阻力的课题,基于大数据处理分析可以快速得到过去需要很长周期才能获得的成果。”

  与此同时,艾邦成也坦言,相比商业大数据,科学大数据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要从5个方面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发展可视化分析、深入数据挖掘、拓展数据分析利用、强调语义引擎和数据本身的质量管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中工服工惠驿家总裁陈伟:

  让卡车司机体验数字物流

  去年,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卡车司机群体落实一系列普惠性示范项目,“工惠驿家”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也采取了交通运输业降本增效一系列举措。在此基础上,中工服提出了建设“数字物流产业创新城+工惠驿家”解决方案,为全国3000万卡车司机提供服务。

  “卡车司机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服务和特色服务都应该包含在工惠驿家之内。”陈伟介绍说,“工惠驿家”旨在为各级工会动员、组织、服务货运司机职工提供新的入口和高效帮助,为物流货运行业高品质良性发展,提供互联互通的优质资源共享服务支撑平台。

  “工惠驿家”项目以服务卡车司机为中心,聚合工会资源、政府资源、工惠驿家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实现工会、企业、会员之间智能化互动,通过工惠驿站提供的停车、综合能源供给、卡车定制、汽车配件辅料供给等服务,打造工惠驿家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生态体系。

  根据工惠驿家的算法和调研结果,每辆大卡车每年可以节约刚性支出5万元。一辆大卡车按照两位司机运营计算,人均节约2.5万元/年。享受到这样普惠性、常态化、精准的服务,会逐步提升卡车司机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