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国塑造全球化新未来

2018年05月21日 14: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四十年前,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与此同时,也极大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是如何互相影响的?这种互动在未来面临着哪些新变化?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重塑全球经贸关系?中国应该如何吸引全球化人才?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互塑和推动——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新未来”在北京举行,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现场,与会人士就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报记者袁勇摄。

  全球化呼唤中国新作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得到了持续深化。与会人士普遍认为,这并非巧合,而是两者互相塑造、互相推动的结果。

  “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说。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继续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龙永图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有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不容忽视: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二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贸易大国;三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我们的对外贸易政策应该做一些调整,就是以出口和进口并重。现在还有很多官员认为只有出口才是好事,好像能少进口就少进口,这都是陈旧的观念。”龙永图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未来,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稳定之锚。在朝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中国都主张采用和平之道解决问题。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中国一直用智慧的办法使中美关系保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二是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之矛。中国经济还将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创造的新商业模式、新经济业态都是全球发展的新动力。第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让中国超越了从单个国家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为21世纪的全球发展提供思想武器。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表示,未来,中国应该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也应该适应中国的发展趋势,国际社会应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动因。“我们要把握客观度,全面地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出中国的困难。我们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就要处理好其和国内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和发展中国家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也要把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引进来,打造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三方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企业“走出去” 走得快也要走得好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积极“走出去”是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的有力途径,经济全球化也需要中国企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众多与会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金鑫认为,中国企业应该苦练内功,强身健体。“中国给国际社会提供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还不是很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还不在上游。企业与国外社会组织打交道的能力还需要增强。”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表示,中国企业应当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调整发展策略适应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企业以前是世界工厂,就是围绕着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全世界。现在我们要调整,变成‘世界是中国的工厂’。我们最近在美国南卡来罗纳州进行了投资,在非洲进行了投资。我们把投资、工厂放到国外,既维护了我们的客户利益,又能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投资地区的经济发展,让他们对我们不再有敌意和担忧。”宋志平说,“此外,中国企业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应该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这次中美贸易摩擦让这个问题更加凸显。我去一些企业考察时,发现有的企业规模很大,却没有像样的实验室,没有对研发的投入,就是不停地买生产线。”

  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钱建农认为,中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挑战,要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第一是企业要有开放的合作心态。复星在做全球化投资时,提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我加入复星集团后,第一个投资就是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时说,这是中法企业合作的一个典范。为什么马克龙高度评价复星和地中海俱乐部之间的合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保持了开放的合作心态。我们在收购地中海俱乐部时,法国方面问我,中国股东控股后,是不是地中海俱乐部就变成一家中国公司了?我说,我们收购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让消费者喜欢它的服务和产品,没有理由改变企业原有的基因。我们非常尊重原有的管理团队和原有的业务模式。此外,中国企业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全球合作。这样的好处是企业可以减少局部的、单一的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更好地适应并参与到多边贸易体系中。”

  积极争取全球化人才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合作与竞争交融的过程,与会人士认为,不论是全球合作还是全球竞争,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争取全球人才应当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人力资本全球化过程当中,我们要更多地放眼全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近五年来,中国出现了留学生回归的态势。但是和美国的人才战略相比,我们还有不足,美国是全球化用人,从70亿人中选人才。中国是在13亿人中选人才。去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吸引外国人才的指导意见,整个文件的精神就是‘使用好’,不光是要引进来,关键是企业、科研单位能不能把他们用好。所以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外来人才拥有国民待遇,享受合理的激励报酬等,吸引他们来到中国,留在中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说。

  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认为,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政策提升空间。“我们公司现在也在做全球化业务,不光要服务中国人,也需要把服务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推广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地区总部,要建立营销服务中心,就需要掌握不同语言的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旅游签证的便利化、工作签证的便利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我们希望当面面试一个国外人才,只是面试,所以用旅游签证就可以,但是他发现旅游签证的程序比较繁琐,于是就放弃了面试,我们也就失去了他为我们工作的机会。”

  侨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丁颖表示,要吸引更多的全球化人才,国家应该保持开放的人才政策,同时,应该认真研究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吸引策略。“我觉得国家应该制订不同层次的人才吸引政策。这个政策应该是有国际化视野的、成体系的,帮助我们解决吸引全球人才、留下全球人才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