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Q3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2 前3季生产增速持续回升

2017年11月20日 08: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2,比二季度下降0.7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73.3,比二季度低6.7点,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

  景气分析的结果表明,前3季度,农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农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粮食进口同比由降转增;国内农产品价格跌幅收窄;农民收入有所改善;终端食品销售基本稳定;农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同比有所下降。

  从未来预期看,随着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农业逐步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农业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7年三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0.2,比二季度下降0.7点,农业经济景气有所回落;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73.3,比二季度低6.7点,继续在“浅蓝灯区”运行。

  指数小幅回落

  三季度,农经景气指数(2003年增长水平=100)为100.2,比二季度下降0.7点,农经景气指数小幅回落。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二季度相比,农业生产、务农收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均有所上升,财政农林水支出、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投资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农经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为100.1,比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指数值低0.1点,延续下降走势。

  三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73.3,比二季度低6.7点,连续2个季度在“浅蓝灯区”运行。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个指标中,位于“绿灯区”的有3个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位于“黄灯区”的有1个指标,为猪料比;位于“浅蓝灯区”的有3个指标,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产品出口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蓝灯区”的有3个指标,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粮油食品零售额。

  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三季度,在10个监测预警指标中,2个指标灯号下降,粮油食品零售额由“浅蓝灯”降为“蓝灯”;农林水财政支出由“绿灯”降为“浅蓝灯”;其余8个指标灯号不变。以上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下跌引起的零售增长放缓以及财政支出的下降是三季度农业预警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生产增速持续回升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229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水平高0.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增速连续2个季度回升。

  从粮食生产来看,2017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2810亿斤),比2016年增产131万吨(26亿斤),增长0.9%。其中谷物产量12948万吨(2590亿斤),增产87万吨(17亿斤),增长0.7%;谷物中小麦产量12735万吨(2547亿斤),增产107万吨(21亿斤),增长0.9%;早稻总产量3174万吨,比上年减少104万吨,下降3.2%;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从肉禽生产来看,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77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3717万吨,增长0.7%。生猪存栏42797万头,同比下降0.8%;生猪出栏48224万头,增长0.6%。

  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5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6%,比上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主要与优势农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有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占出口份额较大的粮食、肉类和蔬菜出口额(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分别增长12.7%、16.8%和8.2%。

  前三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56.8亿美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为同比下降3.3%。其中,小麦和大麦进口额仍保持较快增长,玉米和高粱进口额降幅收窄;玉米和高粱前三季度同比分别下降18.6%和31.0%,而上半年同比分别下降71.8%和34.4%;小麦和大麦进口额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21.5%和54.2%,而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40.9%和65%。

  从进口量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玉米和高粱进口量降幅收窄,同比分别下降23.6%和25.3%,上半年为同比分别下降74.7%和25.3%;小麦和大麦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25.6%和80.3%,但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分别下降22.6和26.1个百分点。

  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跌3.2%,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跌,但跌幅比二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品价格为同比下跌,跌幅12.0%;林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均同比上涨,涨幅分别为6.2%和3.9%;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由跌转涨,三季度涨幅2.6%,而上季度为同比下跌1.8%,种植业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表现为粮食和蔬菜价格上升。从具体产品分类来看,猪、禽蛋和水果价格跌幅较大,同比分别下跌20.7%、1.2%和3.7%。其中,猪和禽蛋价格虽有所下跌,但与二季度相比,跌幅有所收窄;水果价格二季度为同比上涨11.3%。

  三季度,三大主粮中小麦价格同比上涨5.0%,涨幅比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稻谷价格同比上涨1.2%,二季度为同比下跌0.7%;玉米价格同比下跌0.2%,跌幅比二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主要与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下跌和农用机油价格涨幅回落有关。

  三季度,猪料比为6.10∶1,比二季度下降0.11点,养猪盈利水平仍偏低,但从月度数据来看,八九月份生猪养殖预期盈利已由亏转盈,盈利水平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185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食品类商品零售价格跌幅持续收窄,剔除价格因素后,粮油、食品零售实际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销售基本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194.1元,名义增长速度为5.2%,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7个百分点。在农产品价格下跌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速回升主要与各地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有关。同时,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也在不断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973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延续高位回落走势。虽然农业投资增速出现持续回落,但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相比仍高4.3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前期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导致基数较高,目前农业投资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大措施深化改革

  景气分析的结果表明,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农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农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粮食进口同比由降转增;国内农产品价格跌幅收窄;农民收入有所改善;终端食品销售基本稳定;农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同比有所下降。

  从未来预期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农业逐步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农业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受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农业经济景气或将持续低位运行。

  经模型测算,今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0.5和100.6,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0.0和80.0,呈稳中有升走势。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望继续增加;此外,四季度生猪供应偏紧或将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生猪养殖户收入的增长。

  不过,当前农业发展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问题突出。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议一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渠道保障农民收入;三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针对在消费需求升级不断加快背景下农产品供求失衡的现状,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不断挤压农业增收空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化解农业基础性矛盾,以需求为基本导向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质量。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服务领域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多个产业。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对普通农户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因此,对各类组织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越来越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相关评论:

    潘建成:构建现代农业体系需加强产业融合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