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在美国纽约希尔顿酒店,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者庆祝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此次美国百多年来“最丑陋、最分裂”的选举,造成希拉里和特朗普支持者强烈的情绪对立。大量支持特朗普的“沉默的投票者”并没有在民调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了不让自己显得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很多支持特朗普的高学历、女性、华裔在主流媒体的抨击下成了不做声的人,但在真正投票时表达了更真实的想法。
美国社会经历变革,“看不见”的民怨反映真实
美国社会焦虑感在大选年弥漫。中产家庭普遍发愁沉重的大学学生贷款、抱怨因奥巴马医改而加重的医保开支。与此同时,奥巴马执政后期,种族冲突不断加剧,奥巴马执政8年来扶持非裔和拉美裔的政策,被其他族裔认为过头并因此心生怨恨。
希拉里尽管承诺免除公立大学学费和部分改革奥巴马医改,但指望羊毛出在富裕中产身上。在缓解种族冲突问题上也是有原则而无对策。总体来说,希拉里的主张没能摆脱“奥巴马第三任期”定位,也没能缓解中产阶层的焦虑感。
美国大选结果是继英国脱欧公投出现“意外”后的又一个“重大惊奇”。这不仅是民调有误那么简单,它反映了在主流媒体轰炸下大批沉默选民的真实选择、在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后传统媒体的衰落,以及在美国人口及政治版图变化趋势下社会的深刻变化。
希拉里是美国选举史上赢得普选票、但输掉选举的第五人,她对自己失败的反思是:“美国的分裂程度,超过我们的设想。”(编辑:郝斐然 文字来源:新华网、瞭望、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