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个人学术报告 > 正文
 
05年非国有经济报告:转变增长方式增速高位回调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07日 07:16
夏小林


    三、简短的评论

    (一)2005年非国有经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更为宽松,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宏观数据显示,私营企业投资跃居第一,私营工业增速名列第一。“非公经济36条”已经在发挥重要作用。

    2005年非国有经济的经济运行环境前紧后缓。下半年煤电油供求关系明显缓解,运力缓解。全年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小企业短期贷款难的问题突出。

    (二)2005年非国有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但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某些行业产能增加过快,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密切关注其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影响。在已经和可能在今后划为产能过剩的行业(包括所谓的“国企垄断行业”)中,非国有企业的数量均占多数,调整投资结构在所难免。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影响在逐步放大。非国有企业的盈利增幅明显下降,亏损企业增多。例如,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环保和资源消耗标准较高的钢铁行业,与大企业平行竞争的中小钢铁企业暴露了明显的劣势。淘汰上亿吨过剩产能的市场压力,市场竞争导致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对于多数小规模民

    间企业会产生更大的挤压,而退出的“埋没成本”又非常高,不像是办小饭馆那么进出自由。再如,进一步开放导致了内、外资企业的竞争加剧。2005年,在外商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外资加快了向我国关键和主要产业的高端领域进入和扩张的步伐。在一些地方,外资控股我国装备工业的龙头企业一路高歌猛进,使这些行业中的内资民企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期商务部有人说,从各行业的产出构成看,外资没有形成垄断威胁。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产业集中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外资在进入各重要产业时率先占领其战略制高点,实行“斩首计划”,大面积控制了中国装备工业的龙头企业和其他产业的高端领域,其他的民企、国企沦落为“二奶、小妾”,这是不是一种另类的要命威胁呢?所以,一个日本评论者就觉得,中国的这类“开放”现象在日本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其实,美国和欧洲各强国也不会允许内部出现这种情况。另外,贸易摩擦,政府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环保和资源保护,也从市场中挤出了一批非规范经营、粗放经营的企业,抬高了市场进入的门槛。

    (四)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与结构调整、城市化的关系,保持现存的土地关系。在生产过剩现象出现时,企业效益会发生比较大的波动,政府在加强产业引导和保障就业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劳资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完善协调机制,化解矛盾。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政府实行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相结合的政策,同时严格控制建设占地,对于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双稳定,至关重要。对于多数农民工而言,如果这边是失地、失业,那边是“血汗工厂”,———这将招来灾难性的“城市化陷阱”。

    (五)国资委在制定国资转让和减持比例底线时,要坚持能够更多保证“社会公平”的价值标准。在敲定国资转让和减持比例底线时,除了使用“安全”、“资源”、“公益性”和“技术带动作用”等普适性的橡皮筋标准之外,特别需要使用能够更多保证“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这也是国资应该“有所为”和“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关键领域。不能将在国有控股条件下已经初显生机的大量竞争性上市公司变成国资微弱参股的企业,并进一步影响其它非上市公司,实际上导致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基本退出,使生产性资本在少数私人手中集中、控制的过程和收入分配失衡的过程愈演愈烈。

    全球私有化已近30年。2005年的文献反映,美、英、日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联合国说,全球化中,全球的贫富差距拉大了。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还在发展。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在哪儿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现在,连在前苏联搞“休克疗法”的萨克斯,都反思了自己当年的主张,并对没有被新自由主义彻底瓦解的北欧国家表示了敬意和向往。类似的人还有别的。2006年1月,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的“经济增长无助于穷人脱贫”。英国的国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私有化,这一直被专家称为规范和公平的典型,英国社会也能够提供较多的“机会平等”,上学、看病还不至于逼死人,但是,与其伴随的现象仍然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一直在加大。私有化并没有提供平衡效率和公平关系的钥匙。所以,我国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应该是改进治理结构、提升效率,发展国有经济,而不是不断挤压国有资

    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缩小最有可能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基础。

    另外,在依法管理国有资产(包括“公共产品”)的规范中,应该加紧设计使政府行为受到人大制衡和监督的机制。实行由政府向人大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报告制度,并列入人大的法定议程,接受人大的审议、质询和弹劾。国资委制定的国资转让和减持比例底线“规定”应该经过全国人大的审议。要尽快出台《国资法》。

    (六)2006年非国有经济增长仍将是高位回调。在2006年,经济增长趋缓,投资需求回落,调整产能过剩的压力加强,国内启动资源价、税改革,结构调整的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进一步释放,贸易摩擦增加,国际石油价格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出现,都将缩小企业的盈利空间。但是,世界经济保持增势,非国有经济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煤电油运状况的缓解,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消费的政策出台,又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006年,我国进入W TO后部分重点行业实行保护期或过渡期的时限将结束,汽车、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全面开放。内资非国有企业将面临更为广泛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也将因为开放领域的扩大,特别是因为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而受到新的挑战。再考虑到2007年我国产能过剩集中释放的可能,民间投资人要开阔视野,讲究科学,慎重布局。民间企业之间也要积极进行兼并和重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1,2,3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