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深化改革重组 全面提升竞争力

2010年10月15日 16: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市后,公司坚持深化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中国石化的一体化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深化改革重组

  上市初期,针对产业、布局、管理等较分散的状况,开展和推进各项改革,解决体制机制上的各种弊端和深层次矛盾,充分释放内在活力、发挥潜在效益。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和专业化重组,对生产力要素进行整合。

  理顺管理体制 加快整合步伐。为了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完善股份公司一级法人体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后完成了对北京燕化、镇海炼化的整合和对“茂炼转债”的回购,解决了有关企业产业链条分割的问题,理顺管理体制,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整体效益。

  进行专业化重组,整合业务及品牌。2002年5月29日,中国石化在北京成立润滑油分公司,全面整合公司所属润滑油业务及品牌,拉开了中国石化专业化重组的序幕。经过历时两年的努力,中国石化统一了“长城”润滑油品牌,新“长城”真正成为中国本土润滑油市场的旗舰。其后,中国石化相继成立了沥青石油焦、催化剂、化工销售、燃料油分公司,通过专业化重组,改变沥青石油焦、催化剂、化工产品、燃料油等产品长期分散销售的格局,统一了品牌和销售网络,减少了同业竞争,增强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特别是2005年通过成立化工销售分公司,全面启动了化工营销体制改革,建立了中国石化集中统一以直销为主,直销和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形成了营销策略、市场开拓、物流优化、资源配置、销售业务、品牌战略六统一的产品营销网络,发挥了集约化经营的整体优势,提高了市场控制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精简效能 压扁管理层次。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 中国石化审慎稳妥地推进精简机构和压扁管理层次。通过持续改革和重组业务流程,减少管理重叠,精简了机构,提升了效率和竞争力。

  推进结构调整

  根据改革发展进程中对公司体制与机制的新要求 公司结合资本市场状况与经营管理需要,择机整合了部分H股和A股子公司,同时推进专业化重组与收购兼并,较快实现了内涵发展和业务扩张。2001年收购集团公司新星石油公司等上游资产;2002年采取国有股转让-资产置换-回购主业资产整合湖北兴化;2003年收购集团公司茂名乙烯、塔河石化、西安石化资产;2004年收购集团公司燕山石化天津润滑油脂公司及部分化工、催化剂、加油站资产;采用设立“壳公司”吸收合并的方式整合在香港上市的北京燕化;2005年向中国长江航运集团转让中国凤凰股权,吸收合并的方式整合在香港上市的镇海炼化,采用将可转换债券赎回的方式实现茂炼股份可转债不再转股上市,进而实现整合; 2006年采用全面要约及吸收合并的方式收购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采用大股东回购资产-上市公司注销股权-与重组方吸收合并的方式重组整合石炼化、北京化二;收购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开采资产。2006年还顺利完成中国石化的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完成收购集团公司五家炼油厂和63座加油站等资产,同年收购华润集团在香港的所有成品油营销业务,扩大在港成品油营销业务; 2008年向集团公司收购井下作业资产;2009年收购集团公司成品油管道资产;2010年收购集团公司海外油气资产。

  中国石化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直接融资,为中国石化的重组改革和结构调整保驾护航。其中,2005年发行100亿国内短期融资券,2007年117亿港元境外可转债项目,2008年30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项目,2010年发行的200亿元公司债等,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梁梦晚)

精彩图片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