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融合生态、平台思维、智能技术、价值目标:以媒体融合推动科技期刊发展的四大关键

2018年12月13日 14: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媒体融合浪潮涌来,科技期刊也不能置身其外。2018年10月23日,第十四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专设了“全媒体沙龙”,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的召集下,五位发言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对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发展做了思考与讨论。湖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长江云新媒体集团董事长张建红女士以《平台?生态?展望》为题介绍了长江云的媒体融合创新实践,北京印刷学院张新华教授从理论思维和实践战略两个层次剖析了《平台视域下的科技期刊传播策略》,北京理工大学张华平副教授的演讲《大数据语义分析与融媒体内容智能核查》呈现了前沿技术为包括科技期刊在内的内容生产带来的潜能,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磊从《全球传媒与中国》(Global Media and China)的经验出发讨论了《融媒体时代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规范与本土策略》。最后,胡正荣教授的《全媒体生态系统》演讲高屋建瓴,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当前中国媒体融合的方向与道路。

  演讲嘉宾的报告与讨论集中讨论了融合生态、平台思维、智能技术、价值目标等四个主题,为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发展做出探索。

  一、立足融合生态

  媒体融合使得原来各自分隔、各自为战的大大小小媒体结成了新型网络连接关系,也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

  “长江云”是当前中国媒体融合的标杆式实践。张建红从国家战略部署出发,介绍了长江云的创新之处。长江云在技术上形成了三个新特征,即后台打通、一键复制、快速部署,在此基础上带来了四重融合。第一重是技术融合,打通“源、云、管、端”;第二重是产品融合,以统一的后台和中央厨房链接起万级产品和亿级用户;第三重是功能融合,“新闻+政务+服务”使得媒体功能大为拓展;第四重是地域融合,打通国家、省、市、县等层级,既对接国家战略,又服务基层百姓。

  胡正荣从思维、技术、用户、产品、业态、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阐释了媒体生态系统的要义。他指出,应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整合新媒体发展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善用新兴技术、挖掘用户资源、创新产品形态。他总结了互联网业态发展的三个阶段,目前已走过门户流量时代、社交数据时代,正步入智能场景时代,这就要求发展智能生态,进行价值与场景的智能匹配。

  科技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媒体,它完全可以从媒体融合的生态系统中找到立足之地,以全媒体发展拓展新的道路。

  二、锻造平台思维

  在融合媒体生态中,平台乃是重要基础。通常而言,传统的媒体思维强调做“渠道”,而新媒体思维重在做“平台”。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87.91%的科技期刊加入国内数据库平台;943种科技期刊中,有279种未开通微信公众号,只有75种微信粉丝达到1万以上。张新华认为,当前科技期刊仍以纸刊为主,以借力第三方数据库为主,而少有自己的平台建设。他基于平台经济学的多边市场特性,分析科技期刊的用户特点,提出一个建议:构建学术社区,实现以期刊为“中间人”的学人之间的连接。他认为,科技期刊在借力第三方数据库平台之外,可考虑建设“网站+新媒体+工具+服务”体系,从学术评价、科技传播走向科研服务、科技创新,从数字化出版走向数据化、社交化、互动化传播,打造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也是张磊在阐述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走出去”时强调的重点。中国传媒大学的《全球传媒与中国》既注重国际规范,坚持国际编辑团队、匿名审稿、高质量学术论文,也注重本土策略,致力于借助海内外华人学者群体进行传播,借助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构建学术共同体网络,从而实现学术国际传播的目标。

  张建红阐释的“长江云”建设思路也是以“平台”为核心,张华平及其团队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建的语义挖掘系统也是一个大平台。平台思维引领着全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

  三、探索智能技术

  技术是媒体融合的根本支撑。正如胡正荣所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多平台、多渠道分发的技术体系,这是所有媒介融合的第一要素。”

  张华平所领导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自然语言分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基本发展状况,并讨论了它们对于语义分析的强大支持。随后,他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共享平台”(NLPIR)的建设,这是一个领先的大数据语义智能挖掘平台。最后,他使用大量实例,详细讨论了对于科技期刊具有高度价值的“融媒体内容智能核查与KGB知识图谱引擎”。他的报告引发了现场嘉宾和听众的强烈兴趣。

  如果说,大数据已成为新的资源,那么,科技期刊就是大数据的富矿;如果说人工智能开启了人类生产的新革命,那么,科技期刊的知识生产也必将受惠于此。无论是在文本校对、内容核查、知识图谱勾勒等微观工作领域,还是在平台建设、生态系统建设等宏观维度上,都可借力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提升知识生产的能力与模式。

  四、重塑价值目标

  所有革新,都需以明确的价值目标为导向。全媒体沙龙的五位嘉宾不约而同地在演讲中重新思考了媒体与传播变革的价值问题。

  张建红从政策出发总结了长江云的功能设计: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管理、政务信息公开、社会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三者融为一体,这是具有政治高度的价值目标。张新华强调学术期刊的基本诉求,是在学术影响力、社会效益、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打造学术共同体,这是立足平台原理的价值目标。张华平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知识生产提供强大支撑,这是源自技术哲学的价值目标。张磊透析中国的英文学术出版、国际学术出版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双重意义,这是面向全球传播的价值目标。一言以蔽之,胡正荣指出当前全媒体的“价值场景智能匹配”,为全场的讨论画下了句号。

  期刊亦属媒体,科技期刊更应当做媒体融合变革的领先者。本次全媒体沙龙从多维视角进行观察,讨论了变革中的四个重要方面:立足融合生态、锻造平台思维、探索智能技术、重塑价值目标,也为未来之路绘制了新的蓝图。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