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质量为本、内容为王、紧跟国际趋势:来自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主流观点

2018年12月13日 14: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于2018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合作 开放——新时代科技期刊建设”,论坛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开言纳谏凝聚共识,以全球视野和开放姿态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创新发展对策,营造推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学术氛围和理论基础。论坛重要凝练观点如下:

  一、打造国际一流期刊,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英文期刊本来就应该是国际化的,否则为什么要办英文刊?打造国际一流期刊4个关键点:办刊队伍必须是国际化的;有一流的国际的出版传播平台;有来自国家、主办单位、项目的经费支持;采用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思考:都是谁在投稿?文章写给谁看?是否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支持体系?办刊人有国际化视野吗?办刊体系国际化了吗?国际科学共同体内有影响力吗?有国际资源的支持吗?新创办英文版期刊主编应从学术的角度,确定期刊的目标和方向;从管理的角度,搭建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从情怀的角度,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经验。具体工作涉及5个方面:确定刊物方向,制定出版策略;组建编委团队,邀约重量级文章;把握领域热点,组织前沿专题;提高审稿质量,遴选优秀文章;宣传期刊,提高期刊国际知名度。

  二、学会与期刊的可以相互支撑、共赢发展

  学会是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的主要力量,期刊是学会学术交流、服务会员的重要途径,学会是期刊发展重要支撑。一流学会必须要有一流的国际期刊,一流的期刊离不开一流的学会。通过一流学会的引领,使我国的学会、期刊、会议能够同步达到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学会要善于利用自身各种优势资源辅助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有坚强的学术后盾和明确的服务对象,专业人员和学术活动恰好是学会的优势资源。学会还可以利用继续教育、国际交流资源等为期刊提供宣传和传播的机会。同时,一流期刊的建设对学会的发展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可帮助学会汇聚更多的学术资源、提升领域内公信力、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丰富会员服务内容。学会和期刊两者的行业影响力是可以相互支撑的、共赢发展的。

  三、跟上国际出版趋势和潮流,完善市场化运营的体制机制

  国际各大出版集团经过不断的资源整合与重组,已全面实现集约化、平台化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清晰,经营效益显著。我国科技期刊大多依靠国家资助或单位扶持,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经营效益低下,除极少数期刊重视市场化经营探索并取得一定成功之外,大多仍处于资源散在、实力缺乏、办刊体制与市场化经营不接轨的状态。近一两年可以看到正在逐步形成一些以行业或出版集团为集群实行资源整合的雏形,但尚缺乏政策和体制上的支持,发展模式也不够清晰。建议充分重视科技期刊作为信息产业的市场属性、商品属性,在出台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政策导向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办刊体制障碍,扶持鼓励不同规模和背景的出版平台与期刊主体之间进行双向资源整合以及市场运营模式重建、出版传播技术开发等,并以监督管控和退出机制为原则和底线,尽量减少对期刊市场化运营的体制制约与干预。

  四、重视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加快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发展

  科技期刊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高水平的办刊人才。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编辑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欠缺、国际化办刊人才缺乏、复合型编辑人才不足、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编辑队伍不够稳定。主管主办单位应给期刊社(编辑部)创造条件,使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具有归属感和事业感,提升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了。以灵活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并鼓励人尽其才;创新编辑人才培养的途径,全方位多渠道推动编辑人才快速成长;建立编辑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用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稳定编辑队伍。

  五、实现内容为王、传播渠道多样化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

  学术类期刊如《光:科学与应用》和《中国科学》系列期刊采取集约化管理体制下的期刊融合出版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期刊运营效率,提升了期刊信息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他们坚持“内容为王、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融合出版理念,通过内容深加工,实现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复合数字出版模式。利用社交新媒体及国内外出版平台,为作者和读者提供实时开放获取、移动式阅读、碎片化学习、在线交流与评论等特色服务。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建立海外或区域办公室,开拓国际化媒体融合发展渠道和阵地,进一步推动期刊的国际化传播,形成国际化媒体融合出版模式。科普类期刊如《航空知识》在与新媒体、图书出版及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的微视频、科普动漫、游戏扩展等手段实现盈利,同时提升了期刊品牌影响力。

  六、构建以质量为本,以期刊为媒的全媒体生态系统

  互联网业态发展的三个阶段,目前已走过门户流量时代、社交数据时代,正步入智能场景时代,这就要求发展智能生态,进行价值与场景的智能匹配。当前中国媒体融合的方向与道路,应从思维、技术、用户、产品、业态、体制机制六个方面,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整合新媒体发展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应用新兴技术、挖掘用户资源、创新产品形态。可以期刊为媒介,构建会议、媒体、论坛为一体的学科领域生态圈,立足世界,面向世界,挖掘学者地图,描摹学者画像,凝聚学者力量,瞄准学科领域领先科学家的需求,建设世界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专家大数据库,搭建高水平专业知识服务平台,研究范式变化,包括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大科学合作,建立科学数据与文献的衔接,从单一的内容聚合服务向多源数据的集成服务转变,从单一平台服务向跨平台服务转变,构建立体化的学科知识传播全媒体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