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探秘 秦岭史料集述_文化之路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7 > 西汉高速行 > 文化之路 > 正文
 
龙脉探秘 秦岭史料集述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8月20日 16:08
    第一章秦岭概述

    前言

    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追溯关于古代对秦岭的历史记载,其中描述我国古代的山脉分布的专着首推《禹贡》,《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作者认为,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脉,即华夏龙脉。

    第一节秦岭名称的由来

    秦岭名称由来,古往今来,莫衷一是。有舶来说,有南山说,有因诗而得名说,有史记记载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总之,我们这些经常光顾秦岭的人,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秦岭是古人的名山,更是现代人的名山。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载籍,南山之名由来已久。秦岭之名,大概为后起,始建于《史记》,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汉而后,特别经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有的研究者说,“秦岭之名,乃国外学者所定,而并非吾人习用之名”,征得历史事实,此说值得考虑。

    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岛之险也”。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责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着《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有的研究者则说:“陕南一带山脉,吾国典籍中,向来似无总名”,征之历史事实,此说值得研究。

    回顾历史,我国古代关于华夏的山脉分布概述专集,首推《禹贡》,有“三条四列”之说,而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所以柳宗元说:“终南居天之中,在都之南。京都在名山之下,名山随国威而远扬。”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我国的名山。

    秦岭也是世界名山。李四光教授认为秦岭为东亚皱褶带中最坚强的一个,不仅决定着华中地质构造,且影响日本的构造形式。吴尚时教授曾指出,我国山脉分布的骨架,以一带三弧为主要结构,一带指的就是秦岭,三弧在北者称为蒙古弧,在南者分别称为华南弧和藏滇弧。在曾昭璇教授着的《中国的地形》中对一带三弧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

    第二节秦岭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汉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西以临潭、迭部、舟曲境内的岷迭山系与昆仑山脉为界;东至河南伏牛山麓;北界西段自临潭北部的白石山(海拔3908米)起,东延至天水东南的火炎山(2559米),再往东以秦岭北麓的大断裂带为界,北界东段入河南境则以黄河南岸山地为界;西南以甘、川省界为界;南临汉江与米仓、大巴山分界;东南直抵郧县。东西长约1600多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居甘、陕南部和豫西,并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两端微向北翘的“一”字形。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山势西高东低。山脉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红层盆地和江汉平原。

    第三节秦岭的形成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地貌格局。

    秦岭地貌的演变,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叠纪时期,中秦岭和南秦岭地区形成了褶皱山隆起带,成为一个广阔的侵蚀地区;以南和巴山地带,是一个广阔的沉降地区;北秦岭(包括渭河断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岭剥蚀地区与鄂尔多斯沉积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当时,南秦岭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岭的河流往北流入鄂尔多斯内陆盆地。

    侏罗纪时期,秦岭地带,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成为具有差异震荡运动的古老准平原,并形成了凤县、商县、勉县和紫阳等许多侏罗纪含媒盆地。秦岭两侧广阔的沉降、沉积地区在逐步收缩,分别向南向北后退;而秦岭地带隆起剥蚀地区却在逐渐扩大。从地貌上看,起伏突出变为平缓,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规模变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许多侏罗纪的含媒盆地。而两侧河流仍流向陕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运动时期,秦岭地带进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浆运动。由于秦岭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动。由于岩浆活动和差异隆起,绝大多数内陆小型含媒盆地逐渐沉降得越来越低,河流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秦巴山区两侧的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系地层的底部和秦岭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砾岩。

    新生代早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和缓,因而在这个广泛的均夷作用时期,山地又一次逐渐剥蚀成准平原。在秦岭地区广阔的准平原上分散着许多小盆地,其面积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如徽县和商县这种已经扩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还发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岭地区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这些分散的盆地。其时,汉江可能已经大体上发育成现今的形态。汉江的源头当时可能向西穿过嘉陵江,而现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时期汉江的源头。因此,汉江可能是秦岭山区早第三纪准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过渡时期,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秦岭又进行了隆升。这次隆升开始分裂成许多倾斜的断块,并在以前沉积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断块盆地,如徽县盆地、洛南盆地、商县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区形成的盆地,如汉中盆地。渭河断陷谷地以深断裂与秦岭带分开。秦岭大小断块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纪的准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的海拔2600-2900m,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华山、蟒岭、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共三个夷平面。而通过三趾马和在蓝田公王岭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南方来的动物群的遗迹可以推断当时秦岭的海拔不会超过1000m,从而证明三个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纪时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数河流都向南流入汉江,而黑河由于水量丰富,足以抗衡秦岭和缓的抬升运动,所以继续向北流入渭河断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时期,秦岭又发生强烈的垂直升降运动。进入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山地的上升运动以区域性间歇式抬升为主。以后随着地壳的宁静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秦岭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第四节秦岭的地貌与地质

    习惯上以嘉陵江为界分为东、西秦岭。西秦岭又以徽县、成县盆地为界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北秦岭西起白石山,东延至天水东南麦积山(1659米)。南秦岭西起岷迭山系,经岷峨山(2826~3299米),向东接东秦岭。西秦岭北有渭河,西有洮河,南有白龙江,东有西汉水,为四水分水岭。北秦岭山势较低缓,南秦岭山势高峻,多高山深谷、悬崖峭壁和急流瀑布。

    秦岭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影响极大,但二者范围并不完全一致。秦岭构造带是处于中朝古陆和扬子古陆两地块之间的褶皱带。西联昆仑褶皱系,东接淮阳隆起,形成亚洲宏大的巨型纬向构造带。在地形上其中带和南带形成一条东西延绵的大山系。北带约隆起于吕梁运动时期,中带和南带先后经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运动,受到多次南北方向的挤压,发生褶皱隆起,并伴有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和断裂作用,形成一系列山岭和山间盆地,奠定了秦岭地貌的基础。新构造运动的断裂活动强烈,进一步完成了断块山岭的面貌。山体有古老的多种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往南则有较新的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等。片麻状花岗岩侵入其中,多分布在山体主脊上。白垩纪和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呈低山丘陵。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了多种矿产。

    秦岭主体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北仰南倾,主分水脊偏居北侧,多高峰,如太白山,主峰八仙台海拔3767米,鳌山3476米。往东古称终南山,海拔2604米。山脊北坡多断崖,呈高山深谷地形。南坡坡长而缓,形成波状山地,故有“九岭十八坡”之说。南北的水系格局明显不同,北坡呈羽状,南坡树枝状。北坡大河多溯源侵蚀袭夺了南坡河流的河源段,成为钓钩形流路或肘状流路。

    秦岭山地内部有较完整的夷平面。如太白山顶的八仙台、跑马梁和鳌山,海拔3400~3500米。海拔3350米以上保存有第四纪晚期冰川遗迹,发育冰缘地貌、次一级夷平面已被分割,多呈2000~2800米的第二级分水岭,如老君岭、平安寺、放羊寺分水岭。第二级夷平面表现为强烈切割的中山地貌。

    秦岭北坡发育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俗称“七十二峪”,是南北孔道。其中著名的有陈仓道(即今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所经路线)、阴平道(陇南文县境内)、褒斜道、傥骆道、周洋道、子午(即西万公路)镇榨道和蓝武道(西界公路)等,在此不做赘述。

    第五节秦岭的气候及生态系统

    气候、植被与土壤。秦岭是中国气候上的南北分界线。特别表现在冬夏季风的巨大屏障作用。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6℃,西安比安康低4~7℃。冷空气过境时,南北之间温差达6~7℃。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北坡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秦岭以北的河流水量较小,流量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以南河流反之。习惯上以秦岭北坡和淮河一线划分,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各异。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暖温带或高山特征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在南坡多出现在海拔1000~1500米。由于垦种,常绿树已大减。1500米以上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亦仅见于1500米以下的缓坡面,发育在冲积层上。

    秦岭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位于北侧太白山可分5带,南坡仅4带,往东海拔降低,垂直带谱依次减少直至不明显。秦岭南北分别适合于较多亚热带植物成分的居留和中旱、旱生内陆成分的繁衍。辽东栎以秦岭为其南界;常绿阔叶植物乌桕、化香树则以秦岭为其北界。在伴生的次要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有华南和西部高原的种类。山谷中的藤本植物具有南方湿润型的特点。因而在区系成分上,除自身特有种属外,还有华北、华中、西南和喜马拉雅的植物成分以及世界性单种属植物。秦岭亦是动物区系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带。动物种属成分与植物区系成分同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性。

    秦岭处在中国地质图上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部位,枢纽地带,即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的地方。不仅地质期次多,而且岩浆活动、地质变形、岩石变质、新矿成形等地质现象在这里也比较多,所以说它是野外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野外的地质实验室。中央造山带由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大别山造山带这五大造山带构成。形成了一个独特、丰富的生态系统。

    珍稀特有动物资源。秦岭是中国大陆动物分布的重要分界线。秦岭地区生长的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黑熊、棕熊、草兔、麋鹿等野生动物。如今,秦岭中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仍比较丰富,可主要分为野生兽类、野生鸟类和两栖爬行类。

    目前已知秦岭地区的兽类约有14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物种8种,二类保护物种11种。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云豹、小灵猫、大灵猫、猞猁、金猫、林麝、班羚和猕猴等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均在该生态区中分布。其中许多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秦岭山区的鸟类资源也很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秦岭山脉共记录到鸟类338种。在这些鸟类中,国家保护鸟类、特有鸟类近20种,包括朱鹮、白鹮、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血雉、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鹰鸮、领角鸮等等,其中朱鹮主要分布在陕西洋县,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在陕西共有77中,分布在秦岭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大鲵,大鲵是中国特产,是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另外,主要的鱼类还有虎纹蛙、细鳞鲑、哲罗鲑等也分布在秦岭地区。

    珍稀特有植物资源。秦岭复杂多变、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并以秦岭南北不同的气候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物种。从植被上看,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它们给南坡造就了一付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受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因素影响,植被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的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据统计,秦岭山脉内,仅种子植物就有3400多种,加上蕨类、苔藓等植物,总数达3800种,而且有不少植物,如华杉、连香树、山白树、金线槭、独叶草、星叶草、西麦草、瓶儿小草等26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

    丰富的动物、植物物种和气候表征,秦岭已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而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蕴藏的丰富的珍惜的动植物资源,更使秦岭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国家环境局确定了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秦岭就是其中之一。
 
来源:中国经济网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