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和“错峰生产”须两手同时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淘汰落后”和“错峰生产”须两手同时抓

不能将错峰生产作为新增产能的借口
2014年07月11日 09:51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建材报》   

  深入调研,我们越发感受到东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水泥企业经营者对“错峰生产”的极大支持,以亚泰集团副总裁徐德复的话说:“举双手赞同”。但是,高度赞同和支持的背后,我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一丝忧虑。

  企业经营者究竟担忧什么?不外乎一个“怕”字,怕自己的企业为改善环境和化解产能过剩光荣地尽着社会责任,却让外来的投机者侵占了“家园”;怕“错峰”因机制不完善,到头来事与愿违,反而爆发更为猛烈的产量反弹。

  “所以,一定要让这项提案融入解决水泥行业现阶段问题的整体战略中来,与所有正在或即将开展的各种政策、战略和措施同时进行,要将‘错峰生产’视为解决水泥行业现有问题、化解产能过剩、优化社会环境的举措之一。”徐德复意味深长地说。

  这让我们想起本报在前阶段围绕错峰生产两会提案的系列报道中,国务院参事、资深水泥专家蒋明麟、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中,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人大代表、水泥专家沈绿叶等行内专家、企业家,都曾表达过相同的态度。

  甚至连水泥行外人士,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界专家石定寰在接受采访时,也坚定而有力地表示:“淘汰落后”和“错峰生产”必须两手同时抓。

  “落后产能和不达标企业,决不能列入‘错峰生产’的行列之中,必须坚决彻底地关闭和淘汰,从根上解决问题。”这是陈学师在接受采访时表达的态度,在此次深入北方一线的调研中,得到了极大的认同。

  事实上,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型优秀水泥企业,都曾在某一个历史时期自发形成共识,通过自律达成冬季统一停产的举措,却因为缺少行业保护政策,不仅让外来水泥趁虚而入,更无法阻止地方小水泥企业借机偷偷生产、压价搅乱市场,同时,不少区域新建在建违规项目又屡见不鲜,最终令企业自律成为一纸空谈。

  在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在实地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北方绝大多数水泥企业的水泥熟料积压情况相当严重,几乎每家水泥企业都有不止一座熟料堆,且很多熟料储存的时间已超过一年。仅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东三省的水泥熟料就积压了550万吨,其中,地处黑龙江的滨州水泥有限公司积压的75万吨水泥熟料山,甚至壮观,也让企业经营者心急如焚。

  但是几乎所有的水泥企业目前都不敢将水泥生产线全部停掉,原因就像黑龙江浩良河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浪所说:很多不达标的小企业用低质的熟料和超低的价格破坏市场,新建的违规项目还没有彻底杜绝,我们不敢全部停产,这就陷入了明知道冬天生产的弊端,却又没人敢于在冬季全部停产的悖论之中。

  亚泰哈水总经理侯先庭在接受采访时,语气有些激动,他特别强调,黑龙江省无论水泥还是熟料都处于绝对过剩,熟料过胜率超过40%,水泥则更多。如果企业实行错峰生产,缓解了环境污染压力,对化解区域产能过剩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但是相关部门不能将这个作为新增产能的一个借口,造成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对资源再度浪费,与环境无益,错峰也失去了意义。

  “因此,‘错峰生产’一定要与国发41号文关于解决杜绝违规在建拟建项目等法规政策同步进行。“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于本良说:“同时,严格监管各个地方小水泥企业在错峰期间,偷摸生产、拿着低质熟料低价搅乱市场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错峰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部分企业被关闭的数量,不至于导致大批基层员工因此而失业。但正如石定寰所言:一定要摆正一个杠杆,这个杠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明令规定的落后产能一定要淘汰,二是对排放和生产不达标企业,坚决不能钻任何空子逃避惩罚。

  在此基础上,徐德复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我建议,工信部原材料司要在推动‘错峰生产’的同时,再加大淘汰32.5复合水泥的力度,甚至我们吉林省水泥企业已经达成共识,所有32.5水泥都应该列为落后产能的淘汰对象。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有可能彻底杜绝违规建线和小企业搅乱市场的行为,也才会让‘错峰生产’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够长久有效地开展起来。”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